他们,这个时代的扬帆者

时间:2022-09-30 08:51:21

他们,这个时代的扬帆者

有一群人,当舍友在天光微亮酣睡时,他们已经制定好了一天的工作计划,像斗士一样奔赴各个“战场”;有一群人,他们年纪轻轻,却敢想敢拼,早早走遍四方,去不同的城市考察行情;有一群人,他们还未踏出校门,却已经成立自己的团队,攀登自己心目中的科技之巅、向世人讲述他们心中的世界和图景……他们正是这个时代扬帆者,他们个性十足,敢想敢拼,还有着老一辈实业家的踏实与沉稳,更多了几分张扬和韧劲。他们早早扬起创业的风帆,几经挫败,依然勇敢地奔向远方。他们正是大学生创业者。尽管创业浪潮大浪淘沙,更多掌控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但因为热爱,他们愿意走得更远。

迎风而起勇创业

随着我国高校的发展、各高校的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呈增长趋势,毕业之后找工作形势严峻。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2002年之后,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国家1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明确表示要把大学生创业培训纳入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在地方,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对大学生的创业行动进行专项指导。同时,各高校也在举办创业大赛,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科学的指导。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第二十四条为“支持境外人才来华创业”,强调“发挥留学回国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的创业引领带动作用”,明确提出引导和鼓励地方对回国创业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来华创办高科技企业给予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相关措施。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热潮。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城镇,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而大学生是当中的主要队伍之一。

那么大学生创业主要会选择哪种方式呢?根据《人力资源》2015年第33期期刊中胡璐璐等人的研究,大学生创业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开店、连锁加盟、高科技领域以及智力服务领域。

开店,即大学生利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以及高校学生的人脉资源,主要针对学生的小规模创业。这种创业宣传成本低,只需要张贴海报,或者通过社交媒体传播便可以达到效果。

连锁加盟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对于经验不足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方式稳妥、风险低。连锁加盟不仅可以借助加盟品牌的技术、设备、培训机制来规避创业过程中的难题和阻碍,同时需要承担的费用也比“单打独斗”更为经济,但是其劣势是难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发展潜力有限。

对于深处高科技前沿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一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另外掌握大量国内外最新讯息,同时还有大学生创业大赛、孵化基地等一系列支持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此类创业方式成功率较高,主要需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于智力服务领域,即指大学生利用个人技能获取创业资本,此类适合于需要创业但是资金不足的大学生。这类创业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丰富创业经验,同时可以通过获取投资支持、高校资源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

“90后”创业者已登场

腾讯公司主要创始人之一陈一丹曾感慨道:“突然间,‘90后’大量出现,且极具创意、思想成熟,是极了不起的一代人。”的确,“90后”已经扬帆而上,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主要力量。

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张思雨,年仅20岁,早已倾心创业。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创行”社团中的公益创业项目“咖啡绿植”,承担着团队的大部分工作,在“咖啡绿植”期间,他风雨无阻,一个人收集咖啡渣、联系上海金山的菌菇场生产菌菇包。通过一年时间,为十多个上海社区800名中低收入的人群免费提供了约5000个菌菇包,平均为每个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每月400元的额外收入。

随后,他开始带领团队着手大学生信息分发,创建了一款集各社团信息的APP平台,但由于经验不足,设计方面过分依赖外包,致使APP制作出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错过了最佳宣传期。尽管面临低谷,但经过短暂的调整,他果断转型,着手创办既可以锻炼大学生技能,又可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兼职平台。期间,他还积极参加了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匡时班,接受了系统的创业教育。

随着对未来的发展脉络渐渐有了清晰的认知,张思雨带领团队顺利获得融资,项目得以继续。创业一路走来,他始终倔强不服输,但同时也会认真分析团队存在的问题,并同投资人学习、取经。他们的兼职平台创办了两个月,便谈下了30多个创业空间,参加了60场活动,辐射了近5000个创业团队,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2016年11月,张思雨入选“上海30位30岁以下青年创客”。回顾两年多的创业经历,他认为“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商人,然后才是创业者,设定目标后,永不放弃,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1990年出生于科研世家的齐俊元在他大三时便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早在初高中时,齐俊元已经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比如参与降低肝炎监测成本、鉴定金刚鹦鹉科鸟类的性别等科研项目,并取得研究成果。但随着对科研环境的熟悉,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申请基金、做实验、写论文”,于是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科学系“擦肩而过”,转而踏入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大门。后在创业大赛中,他凭借“健康档案”的项目获得250万元的天使融资,但由于当时在线医疗市场不成熟,普及难度高,项目落地半年便被迫暂停。

为了对投资人负责,齐俊元并没有时间去难过,而是转而尝试第二个创业项目,针对小团体的细分需求,创建了一款企业协同软件,通过任务版、分享墙、文件库、日程表等项目简化用户操作,提高公司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并很快获得融资,并且几款经过重新设计的配套信息化办公软件也蓄势待发。这位“90后”CEO不仅自学编程、PS、AI,还钻研如何管理团队,一周工作100个小时对于齐俊元来讲都是常态。为了保证决策正确,他每天坚持读六七百篇新闻,涉及金融、设计、开发等领域,以便了解相关行业,了解趋势,慎重决断。关于创业目标,他希望可以像美国施乐公司那样,成立一家支持自己实验室的公司,“把本来属于未来的科技和理念拿到现在来实现”。

上一篇:班级时间管理的逻辑 下一篇:走出舒适区:儿童在前,我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