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促进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30 08:40:20

校企合作促进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职院校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学好这门课程,将会为中职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文对目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对提高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职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有效性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214-01

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对于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将大在裨益。那么,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对学生们学好这门课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将从校企合作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能够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1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来说,虽然很多教师都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容乐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高,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首先来说,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观念上存在着问题。《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在大量的课堂实践中才能理解并掌握学到的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轻实践操作。要知道,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味的讲授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来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从而使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

其次,在教材以及教学内容上存在着问题。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无论是计算机硬件还是软件,其更新换代都是非常快的。在一些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材中,很多内容已经过时,没有与当下社会主流的技术与时俱进,这样的教材,学生即便学的再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运用的也很有限,学校学习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将会大大影响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

第三,教学设备落后,学生实践机会较少。在一些中职学校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设备比较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而缺少先进的实训设备,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课程的教学质量来说将会存在较大的影响。

第四,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有效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中职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计算机课程指导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甚至有些都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实用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职业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增强其就业能力是最重要的内容。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在实训课程中引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校企合作促进课程教学的模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半工半读、弹性安排、职教集团、订单培养、校内基地、教学工厂等。这些模式的适用性根据学校以及课程教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据以往经验,采取以下方法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有效促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

2.1 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将教师队伍多元化

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关键,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势必是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教师团队建设方面,采用引入企业技术人员的策略,将教师队伍的组成多元化,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企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大多是以兼职的形式,由学校专职教师配合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由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学用相结合的目的。

2.2 企业实践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程教学中,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侧重点应设置在常见软硬件故障的维护上,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见习与实习时,便可以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所学验证,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进一步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在进行企业见习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明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以及在学校期间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前期准备等。对学生的实习,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在学校兼职的企业技术人员做为实习生的工作引路人、师傅,学生应明确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实习中融入企业,增强就业基础能力的学习。

2.3 “企业需求”式教学法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采取“企业需求”式教学法,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将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来,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企业需求式教学法,让学生提前明白满足企业需求才是就业成功的前提: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就业成功的保证。通过企业需求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明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4 企业的与时俱进增强了而学生的“新鲜感”,从兴趣上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计算机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学校的教材很多是跟不上形势的,而企业正站在市场的前沿,他们时时关心技术的变化与革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可以把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教材相结合,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具有实用性、适用性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通过亲身的动手实践与操作,向学生展示学习这门课程的乐趣。

2.5 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积极性上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告知他们在企业中的职位,并且可以请企业中从事这些职业的员工给他们讲课,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动力。

3 结语

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从生源的基础方面来说,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其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大胆的将企业的专家请进来,同时可以将教师送出去,加强实践效果、优化教学内容,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时间内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何春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223,225.

[2] 廖冬梅.“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探究[J].信息通信,2013(9):281,284.

[3] 施力仁.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J]. 电子世界,2013(20):157.

上一篇:高原训练法在业余网球训练中的特点与价值 下一篇:微信公众平台在小区生活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