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新课的导入

时间:2022-09-30 07:36:18

谈初中物理新课的导入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引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种方法导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导入

一、游戏竞赛导入法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利用一些有趣的、互动性强的游戏来导入新课,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通过对游戏谜底的揭开,使学生们学到游戏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例如在《杠杆平衡条件》一课中我们进行一次男生女生之间的推门比赛。请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学生反应热烈)。男生推门轴,试图关门,女生推门把手,试图开门。请同学们猜想门是被关上还是被打开。事实证明,男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把门关上,而女生却轻松的将门打开。如此强壮的男生却败给了文弱的女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今天我们所学的杠杆及平衡的知识

二、故事导入法

物理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和科学史实很多,由故事引入新课可以一开始就把学生深深的吸引住。例如在讲到简单运动时,讲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子弹。为什么他能够轻而易举的抓到子弹呢?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三、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较多,但如果老师能够找一些课本中没有的实验器材,做一些新鲜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的话,效果将会比应用课本实验好得多。例如,在上《惯性》一课时,我在盛半杯水的玻璃杯口上放一张硬纸片,再在纸上放一个鸡蛋,用手把硬纸片突然弹出去。鸡蛋并没有跟着飞出去,而是在原地落入杯中。面对这一现象学生的求知欲必将被激发。

四、置疑导入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学习、思考。例如在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可以先提问:“一颗螺丝、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下沉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学生有了质疑,就会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例如,在讲到水的沸腾现象时,引入平时人们常说的:“响水不开,开水不响”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在讲到升华和凝华时,提出日常生活中灯炮用久了会变黑,变细,为什么呢?讲“阿基米德定律”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一只铁钉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为什么用钢铁做的大船在水中反而不会沉下去呢?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

五、温故导入法

在教学中,同一单元前后两堂课联系很大,后一堂要用到前一堂课的旧知识的,老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为学习新知识把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的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六、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例如:在引入《噪声》这一节时,刚上课时,让一同学用沾水的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让另一同学拖动凳子发出讨厌的声音。后问:刚才的声音好不好听?学生回答后引出噪声的概念。又例如:在引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这一节里,上课前可以播放一段带有各种声音动听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进入一个有声的世界里。后问:都听到了哪几种声音?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美妙动听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美的享受。建筑工地的噪声几乎无孔不入,让我们的生活感到有些烦恼。我们就生活在各种声音的世界里。声音也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七、物理生活化法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在《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这一节引入时,模拟到商店买电线的真实生活情景,老师扮售货员,请一名学生扮顾客。将各种型号的铜线、铝线、银线挂在一个小黑板上(特地在最边上挂了一束铁线)。学生不知该买哪一种,师问:我们如何来帮他?学生回答后指出,我们得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引入新课。又例如:在引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制作一个门的模型,让电吹风送风。模拟日常生活中有风吹门就自动关上。提出问题:当风顺着门吹来,门就自动关上。如果风是逆着吹过去门还自动关上吗?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入了这节课。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同一内容的新课引入,往往可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所以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既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

上一篇: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