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时间:2022-09-30 07:10:06

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摘 要:为保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盐城师范学院积极探索“3+1”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尝试有利于“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本文对盐城师范学院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结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2012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基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学院转型发展,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理念,以“改革模式、鼓励创新、回归工程、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变革教育教学理念,树立高等教育主动服务“江苏沿海大开发”国家战略需求的观念,树立工程教育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在“应用型软件工程师”的培养上追求卓越,稳步推进。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excellent

software engineer training mode)

为保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盐城师范学院积极探索“3+1”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尝试有利于“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的体制与机制。先后与“昆山中创软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软国际资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微软技术中心(无锡)、无锡海创数字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

该模式下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与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与培养,最后一年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训,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等工作。打破单个专业方向课程独立教学的开课形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校内软件工厂,以项目驱动,实施专业方向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了“回归工程”的教育改革运动,构建“学习环境企业化、学习内容职业化、能力培养实用化、效果评价专业化”的工程教育大背景,引入工程人才的职场环境,真正针对产业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另外,将部分课程设计放在企业环境中进行,以便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及运作模式;参加企业中短期技术培训,让学生了解前沿的技术、平台以及工具;到企业参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共享和共建教学资源平台[2]。

3 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Training

standards and training plan of excellent software

engineer)

结合盐城师范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了本校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标准。学生通过该标准的培养能应用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科学、数学、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软件工程专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在实际多学科合作团队里工作并进行并有效的交流;具备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3]。

以CDIO工程教育大纲为基准,校企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立主干课程与特色课程;确定毕业标准、学制与学位;合理设置课程分配学分(特别强调课外研学);给出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建立培养标准能力矩阵—审视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合理安排企业学习与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制定企业学习与实践公约;制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考核标准;设计企业学习阶段综合训练项目与实习思考题。确保学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根据“软件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基于CDIO工程教育大纲,把知识-素质-能力要求按照矩阵对应的方式落实到具体课程中,即建立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基于“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与“精方向、重应用、求创新”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构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鱼骨图,如图1所示。将整个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扩展课程、实践环节以及技能课程等六个模块。在建立程序设计类课程研究型教学实验区的基础上,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全面启动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融合“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几门课程,以“问题求解”与“计算思维”的内在逻辑为主线,裁剪上述三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问题求解”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建立“一级项目(面向专业体系)、二级项目(面向课程群)、三级项目(面向专业)”,以项目为驱动,改革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一级项目为程序设计基础实训,相关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

二级项目为软件算法综合设计和小型数字系统设计。软件算法综合设计相关课程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小型数字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有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三级项目为信息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综合实训和软件测试综合实训。信息系统设计相关课程有软件工程概论、数据库系统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设计模式;软件开发综合实训相关课程有Web开发基础、软件体系结构、面向JavaEE的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综合实训相关课程有软件质量保证、测试框架与自动化测试工具。

图1 卓越软件工程师专业课程结构鱼骨图

Fig.1 Excellent software engineer professional

course structure diagram

4 结论(Conclusion)

在“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过程中,主要特色有:实施“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坚决打好“校企合作、工程教育、研究型教学”三张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机制、学生学习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机制”的转型,努力追求“学生素质综合化、培养方案个性化、工程实践全程化、成才途径多样化”培养特色。经过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Windows 8 store中提交62件作品;一组学生参加Imagine Cup2013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中国区比赛获得三等奖;2011年至2013年连续参加三届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EB/OL]..

[2] 荀启峰.应用型本科院校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软

件工程师,2013(12):16-17.

[3] 荀启峰.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

电子商务,2013(10):74-75.

作者简介:

荀启峰(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嵌入式系统设计、

计算机教育.

上一篇:布依族戏曲形态论 下一篇:浅析合唱指挥中的情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