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2-08-19 09:00:02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712046)

【摘要】“应用型人才”这个在教育领域里的概念已经谈论了很多年了,然而,人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理解只是偏向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十后,书记对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指出需要当代大学生具有审美和文化修养。由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就观念需要更新,是人才培养既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格培养;大学精神

这是第一次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网络培训,经过几天的学习,自己对于高等教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于“应用型人才”也不像以前理解的那么狭隘和肤浅了。结合自己学校现在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做法和措施,我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这次学习中,对于“应用型人才”这概念我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对人才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现在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目标是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而现在的三本院校,也就是民办或独立院校,加在这两者之间,在学术研究方面,肯定比不过普通高等学校。因此,三本院校的培养目标就定位在了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面,但是它和高等职业教育也有些许差别,它是四年制大学,比高职多了一年。三本学校应该在这多的一年中,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人才,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之前的思想,即认为“应用型人才”就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这样的观念思想有点狭隘,我们看看耶鲁大学的校训“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这句话就涵盖了应用型人才的真正含义。应用型不仅表现在生产中,它应该更多的表现在生活中。社会上一直高唱:高等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之独立人格。结果为了就业和职业,我们遗忘了高校培养的真正价值所在。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他们所从事社会生产没错,但是社会生活也时时刻刻和他们相连,比如说人际交往、独立生活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是学生在高等教育期间应该培养之重要目标。然而,现在学校都瞅着就业,只想着怎么在中国这种传统的理论学习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却忽视了人格培养等等综合素质方面。

我校作为一所民办三本院校,在响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政方针下,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重新编排了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上面,一个学期上十二周课程,然后是一两周的考试检测时期,之后是六周的专门社会实践时期,以此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并且,新建大量实验室,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应用文写作,书法,社交礼仪等等这些课程,也列入到学生选修课中。

在我校将近一年的改革中,我看到了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性比较强,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培养方案,并能很快的落实。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经常能说,要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学生在这实践阶段,学习的专业知识可能跟实践的工作不是很契合,或者很少有企业给学生提供短期的适合他们的岗位能够实际学习的机会,诸如此类的问题。俗语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学生在学习后,走出教室是关键,但是,如何创造机会让这生命之树成长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浅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下一篇:浅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