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层螺旋CT对41例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的探讨

时间:2022-09-30 07:08:59

浅谈多层螺旋CT对41例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的探讨

摘要: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的41例经临床确诊为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的CT征象,探讨多层螺旋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简述如下。

关键词:急腹症 非外伤性 体层摄影 诊断价值探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08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95-02

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间的41例经临床确诊为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的CT征象,探讨多层螺旋CT对非外伤性急腹症的诊断价值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63.3岁,全部患者均为突发腹痛或腹痛逐渐加重,且无明确外伤史而来我院就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及发热等症状。

1.2 CT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层厚7mm,螺距7mm,对兴趣区病灶行3.5mm薄层重建,以显示病灶的详细结构。

2 结果

2.1 急性胰腺炎20例,CT无异常发现或不能明确诊断仅能起提示作用者7例,其中胰腺无异常者4例,胰腺稍增大或边缘稍显毛糙者3例。CT能明确诊断者13例,其CT征象有:胰腺肿大,胰腺边缘模糊,胰腺周围渗出性改变,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肾周筋膜及桥隔增厚等。

2.2 急性胆道疾病10例,CT能明确诊断者10例。其中结石性胆囊炎6例,胆囊炎患者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2例。其CT征象有:胆囊积液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高密影,胆总管内高密度影,胆总管扩张等。

2.3 肠梗阻患者8例,CT明确诊断者8例,其中回肠梗阻患者6例,盲肠梗阻者2例,其CT征象有:所有病例均可见近段肠管扩张、积气、积液以及扩张肠管与塌陷之间的移停带等等。

2.4 阑尾炎患者3例:CT肯定诊断者3例,其CT征象有:阑尾增粗,阑尾周围渗出性改变,阑尾周围包裹性积液,阑尾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及阑尾内粪石等等。

3 讨论

非外伤性急腹症是腹部急性疾病的总称,涉及消化、泌尿及血管系统等。急腹症发生的原因很多,其临床表现变化无穷,且常无特异性。然而急腹症往往需在短期内确定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医生仅凭一些经验很难对疾病的性质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因此,临床医生必须与影像诊断医生合作,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在短时间内明确诊断,在当今循证医学时代,医务工作者必须借助各种检查手段,如DR、CT、MR、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病史及表现才能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3.1 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临床上拟诊急性胰腺炎、行淀粉酶及CT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大多数有血尿淀粉酶升高的症状。CT可无阳性发现或有胰腺稍增大或边缘稍显毛糙,但其特异性不明确。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主要靠CT检查来明确诊断并判断预后,加之急性重型胰腺炎患者可能因胰腺组织的大量破坏而使淀粉酶不断升高。胰腺周围渗液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其扩散程度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正关,CT可对急性胰腺炎进行分级:A级:胰腺大小、形态及轮廓无异常;B级: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轮廓无异常;C级:胰腺异常伴胰周渗出性改变;D级:胰腺坏死,仅有一处胰外积液;E级:胰腺坏死,有二处以上胰外积液或脓肿。A、B为轻度胰腺炎,C为中度胰腺炎,D、E为重度胰腺炎。本组的病例只有轻度和中度胰腺炎。CT检查还能发现胰腺炎导致的合并症,如假性囊肿、胰周脓肿及胰腺性腹水等。因此,早期及时的CT检查能对急性胰腺炎作出正确诊断,也可较为真实地反映胰腺坏死和胰腺外侵犯的程度,如坏死、积液、脓肿及出血等,并可提供病变的程度、范围及定位,还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炎预后的一个指标。

3.2 CT对急性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超声是急性胆道疾病的首选的检查方法,但某些患者是在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有矛盾时行CT检查。急性胆囊炎患者的CT主要表现有:胆囊增大、直径75mm、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大于3mm,胆囊积液,胆囊周围组织水肿、增厚的胆囊囊壁明显增强,且增强的时间较长。胆结石患者的CT主要表现有:胆结石分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三种类型,高密度结石CT平扫容易显示,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多边形或泥沙样高密度影;等密度和低密度结石CT扫描难发现,其在胆囊造影CT表现为胆囊内充满缺损,位置随变换而改变,肝内结石呈点状,结节状或不规状,与肝管行走一致,胆总管结石时上部胆道扩张,结石部位层面、扩张的胆管突然消失,可见“环征"或“半月征”。胆结石的CT值大致反映结石的化学成分。不过超声检查还是容易对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结石作出明确诊断的。

3.3 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立位腹部平片发现小肠管内径大于3cm,结肠管内径大于6cm,并有液气平面,就可作出肠梗阻的诊断,不过很难作出梗阻原因的诊断,且对梗阻的位置常定位不准,另外立位腹部平片对梗阻的检出率仅为50%-60%,据报道,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可达95%,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符合率达81.8%,CT检查能准确发现扩张肠管与塌陷或正常肠管之间的“移行带”,“移行带”就是梗阻的部位,可对“移行带”本身及周围情况进行分析。CT上连续扩张的肠管和“移行带”是肠梗阻相对特征的征象,而其他如肠腔内液体量,液气平面等均无特异性,CT检查可以发现肿瘤,腹内疝、腹外疝、肠套叠、粪石等梗阻原因,因此CT检查比普通平片有巨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梗阻程度,部位及原因的判断,有无绞榨性除外其他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等等。所以,当临床和普通X线平片怀疑肠梗阻时行CT检查是必要的,大部分病例都能显示梗阻部位、原因、程度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

3.4 CT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需要进行急诊手术的急腹症,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患者可以确诊,但是,有近3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困难,对于这部分患者,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此外,CT还能在立位(如异位阑尾)病程进展和并发症等方面有所发现,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另外,许多右下腹及盆腔疾病可能引起近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故及时行CT检查可起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在阑尾炎发病初期,由于仅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炎症,而阑尾并无明显增粗,此时CT很难作出正确诊断。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为阑尾的肿大增粗(直径6mm)和阑尾壁的增厚,增粗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稍增高,阑尾周围可见液体渗出至阑尾壁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阑尾内出现粪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当发现阑尾内粪石,同时合并阑尾周围炎性渗出时,表明急性阑尾炎诊断可以确定。综上所述,对临床诊断困难的以右下腹疼痛为主的患者行CT检查是正确的,符合临床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孙小康,师建强.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体会.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4)62

[2] 纵照义,丁勇等.肠梗阻的CT诊断.医学影像,2008,5(15)89

上一篇:临床儿科疾病影像诊断中CR的应用与分析 下一篇:探讨GD病的临床治疗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