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的营造

时间:2022-09-30 07:02:36

浅谈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的营造

摘要:在现代城市居住空间发展中,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归属感,为居住者提供丰富、美好的生活空间,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根据现有城市居住空间中存在的现象,总结了几点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is becoming less and less because of enhancement of work efficiency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and social life with modern city residential space development. Building a good living space belonging to habitant,better life space,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 paper summarizes some suggestion and issues for urban living space sense exist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urban living space phenomenon.

关键词: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以人为本

Key words: creation urban residential space;attachment;human-oriented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48-02

1归属感与居住空间

1.1 归属感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的概念,是指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认同,并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能证明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如人都希望有一个家、大多数人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单位、大部分人希望自己属于一个团体,个人认同这个家庭、单位、团体并希望得到其接纳,从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消除孤独感并获得温暖与安全感。产生归属感相伴的感觉很复杂,必不可少的有认同感、责任感、占有欲、依赖性。

1.2 城市居住空间居住小区空间环境可以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动态空间指居住小区的人行和车行的道路空间,往往是一种线性的空间形态;静态空间主要是指广场、绿地、院落等场所空间,往往是具有一定围合性的空间形态。动态与静态的空间在住区环境中并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在功能上经常是重叠并相互转化的,但总是以一种形态为主,另一种形态为辅。人性化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丰富多样的静态空间以承担居民丰富的室外生活,避免单调的动态空间,强调动态与静态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1.3 居住小区归属感居住小区归属感指居民对本居住小区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态,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居住小区中,人们在会逐渐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如血缘、业缘关系等),这种社会关系和设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生理、心理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居民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居住小区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2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的意义

归属感是满足人类心理的一个需求,这种感觉不仅是人类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才考虑的,事实上它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感觉之中。如很多时候只有感觉到归属,人们才能够体会到安全;只有体会到归属感,人们才能更好的交流、体会到成功与自我实现,归属感还会直接间接影响人的幸福指数。归属感对人的意义重大,而且它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归属感同样存在于人与事物之间,故而一个好的、舒适的公共空间对人的影响意义重大。对于居民小区的归属感,可以通过居民对其的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来考量。

2.1 归属感可以提高居住空间的安全性心理学家研究一个加了矮篱的院落要比没加矮篱的院落犯罪率低的多,虽然那矮篱是一跨即过,但是因为矮篱会给人一个明显的空间界限感、归属感,所以它有效地排斥了那些不轨之人。

2.2 归属感可以提高人对空间的责任感责任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形成了归属感。归属感事实上是与责任感密切相关的,责任感的累加形成了归属感,归属感会加强对事物的责任感。一般情况下,老居住小区会比新居住小区更安全更和谐,在住户职业、收入比较单一的居住小区会比人员复杂的居住小区安全的多和谐的多。这是因为时间的投入会加强人对空间的归属感,结构比较单一的群体、个体之间会更容易相互交流、融合,产生归属感。归属感的产生使住户对所在的居住小区产生更强的责任感,人们会自觉监督那些陌生人,会相互交流、劝架、举行活动。这就是老居住小区、人口结构单一的居住小区为什么有时环境比不上新居住小区,但却比较安全、让人感觉和谐温馨。

2.3 归属感可以加强人与空间的互动“成瘾性消费”是行销手段的一种,据调查归属感是“成瘾性消费”的“秘密之一”。事实上归属感也可以让人对空间形成一种“瘾”。

据调查90%的人会经常去固定的一个地方去散步、娱乐、锻炼,一些日常消费大部分人会固定去同一个超市,虽然他有更多的选择。究其原因大部分人会说,“这是我们的社区花园”,“我们伙伴都来这,于是……”,“经常来这,熟悉”,“这有我固定的健身器”……相应的这些空间的管理者也会对这些人有一定的特殊的照顾。

可以看出归属感可以提升人们对事物的“忠诚度”,可以提高人对居住空间的责任感,加强人与空间的互动。

2.4 归属感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指数大部分人都有一种虚荣、攀比的心理,而只有某样东西让人觉的是属于自己,你才有可能去拿它去炫耀,人对空间归属感可以加强人的自豪感。怎样才能达到幸福的感觉?对空间来说只有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只有在这个空间有自己“一席之地”、有相熟的朋友、在此你感觉舒适、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感到对此空间有一定的责任、在此空间中可以证明自己、人和空间有一种良性互动,才能提高人对空间的幸福感。

3居住小区空间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这些影响因素对居住小区归属感的影响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以往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3.1 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等。人们的社会地位与其居住小区归属感之间有较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给居民提供了不同的社会机会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将影响到人们的居住归属感。

3.2 城市居民在居住小区的居住时间居住时间和社会关系对人们的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有较大影响,因为“新的居民溶入他所居住的居住小区不是一个瞬间过程,居民在居住小区内的迁入迁出是建立那些亲情与友情关系以及更加广泛之人际关系的障碍,而这些关系一日建立就会增强人们的居住小区归属感”。研究指出,人们在居住小区内居住的时间越长,建立的社会关系就越多,居住小区归属感就越强。

3.3 居民在居住小区的社会关系居民在居住小区内的社会关系是指居民在居住小区范围内的社会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关系网络。人们在居住小区内的社会关系,如是否与亲戚、朋友居住在同一个居住小区内、是否与邻居亲密往来等,会影响到这个人是否愿意居住或离开这个居住小区。

3.4 居民的居住小区参与程度居民对居住小区活动的参与程度是研究居住小区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对居住小区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居住小区归属感。

3.5 居民的居住小区满意度居民对居住小区的满意程度与居民的居住小区归属感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居住小区的条件不能够满足居民的希望和要求,就会影响到居民是否愿意留在这个居住小区居住,居民对居住小区环境的满意度越高,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越强。

4居住小区空间归属感设计原则

要使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归属感,必须先使此事物达到其本人的认同。认同此事物存在的价值,是其人对该事物产生归属感的先决前提。不同年龄的人对人、对事、对家庭、对自然归属感的强烈程度也是不同。如老年人对自然的归属感较强;中年人因其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较强,相应的对事对家庭的归属感也较强;青少年时期亟欲与人交流、对亲人朋友比较依赖,相应的对人的归属感就比较强。当然对于不同的对象,考量归属感产生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对于居民区的归属感,可以通过居民对其的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来考量;这主要是从经济和物质等客观条件角度进行分析。

4.1 以人为本的原则归属感的需求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的心理需求。根据对有些市城市居住空间的观察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总是喜欢一些有归属感的居住空间,这些空间的共同特点是:安全、亲切、气氛好。故而在设计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设计上适应人的尺度。设施上以人的活动尺度为准,这样更容易做到亲切宜人;距离上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②形式内容上体现本土特色。人总是立足于历史生活,本土特色是历史的沉淀,是本土人们的骄傲。有了它才有了区别与其他居住小区的内容,有了它居民更能提升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居住空间的归属感才能更强烈。③环境设施不仅应具有观赏性,更强调与人的交互性,重视强调参与性,使审美、参与、娱乐相互渗透。④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考虑无障碍设计时,要注重无障碍设计的通用性,减少对特殊人群特别是残疾人的注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如轮椅通道和婴幼儿推车通道可以考虑结合在一起设计。

4.2 安全需求居民在到达居住小区活动中的的交通过程中应是安全的。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小区存在道路交通规划混乱、居民活动无序的状况。尤其是小汽车进入家庭后,人车混流的问题更严重,居民的交通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居住小区内绿地系统以及停车场的规划一定要结合小区的交通规划,做到人车分流。活动场所尽可能分散布置,提高居民的易达性,减少交通距离,也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安全需求还体现在植物配置上,应选择无刺、无污染的植物品种;硬质铺装,要注意防滑,以免摔伤人;水边应设栏杆、警示牌等。安全需求包括居民个人私生活不受侵犯,并且建立健全居住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如电视监控、周边防范报警、智能巡更管理等。

4.3 认同感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在空间设计尺度的设置上要以人的习惯尺度为标准。包括各种景观小品尺寸,景观道路的宽度、长度、场地的面积等。在居住组团内较小的尺度可以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并提供足够的私密性;集中的中心绿地可以采用稍微扩大的尺度来增强景观的向心力。

总之,城市居住环境以人为主,在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的营造过程中,了解居民的行为心理,满足居民的必要活动。是营造城市居住空间归属感的基础,因此,城市居住空间的设计要能够使居民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形成和谐的社区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纹.居住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Z].

[3]刘巍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4]李铸运,魏忠强.创造具有“归属感”的居住空间[J].黑龙江科技信息.

[5]刘丹,贺金红.社区归属感的营造[J].住宅科技.

[6]野蔚.住宅空间归属感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上一篇:防止桥头引道不均与沉降技术措施的探讨 下一篇:试析如何应用灌浆法加固处理软土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