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学习朗读教学的实践反思

时间:2022-09-30 06:44:34

e学习朗读教学的实践反思

笔者曾经执教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中的课文《新闻两篇》的第一篇《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这篇新闻为范例,学习新闻朗读的技巧。教学目标是:揣摩课文朗读的技巧处理;能模仿课文朗读,尝试播音,自己制作录音新闻并,与同学交流。整个学习过程在瑞博电子教学平台上进行。

在教材处理上力求“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利用网络优势开发课程资源。首先以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为范例,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参照,反复听录音揣摩朗读的技巧。其次,在“指导栏”里提供了“朗读技巧――重音、停顿、语音、语速”的文本文件,供学生自学。专门开辟“新闻工作间”,提供各种题材与各种感彩的新闻稿件以及部分新闻媒体的网络路径,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因特网的广阔空间,自主寻找相关的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学生自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揣摩录音的语音、语调、语速的处理,并且把自己的思考结果在“讨论区”与其他学习者相互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听录音,读课文,琢磨每一句话的朗读处理,然后用文字在“讨论区”与他人交流。瑞博平台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互不干扰的空间,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在这个交互平台中,师生之间可以双向、多向地对话,学生之间也可以双向、多向地交流,而且这样的交流对他人的学习毫不影响,使得学习的交互不再受时空的局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学习者可以在课后学习中与班级同学、年级同学甚至是校外的学习者进行远程的对话,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延伸了课堂学习的时间。

第二步,模仿录音。在揣摩技巧结束后,学生对朗读方法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自读课文,模拟播音,用录音软件录制下来,发表在“作品栏”与其他学习者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亲身实践的机会,通过模仿,揣摩朗读技巧的运用,在实践中对学习成果加以运用,在运用中获得更大的提高。在“作品栏”里每个人的录音文件都被保存,方便了交流,声音的录制克服了声音容易消失的弊端,录制的声音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一个可供分析的样本。

第三步,作品制作交流。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巩固。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预先提供的新闻材料,也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把握感情基调,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同时作品发表在“作品栏”,学生自评、互评,这又是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

在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首先,要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使用瑞博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其次,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一定是学生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学习的过程不会也不可能在一堂课就结束,必须是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学习三者的有机结合。展示给大家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片段,在这个片段中我们也许觉得学生的学习就局限在听、读这两方面,然而在设计学生学习程序时是重视了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的,比如课前的看新闻联播,留意播音员的播音;课后进一步的反思交流等。

e学习尝试的价值:

第一,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网络环境的优势在这方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个学生一台电脑,个体进行相对独立的学习,一改以前课堂学习教师带着部分学生学的状况。从这节课的学习状况看,应该说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认真地思考,认真地朗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节课,虽然有些学生没有来得及完成学习任务,但他们始终以紧张的学习状态亲历学习过程。

第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第三,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的探索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这节课在原来的基础上作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技术运用,都较去年的网络课有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远程教学的使用,即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校外也可以进行学习活动。这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探索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毕竟是探索阶段,所以不管在教学设计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一次次的尝试。其中难免有曲折失败,但我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我们坚持大胆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春天就会到来。

上一篇:“托物言志”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下一篇:课堂主问预设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