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30 06:07:01

浅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关注学习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

一、微课程的国内外发展研究

1.国外的研究及现状

关于微课程的翻译有很多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而声名远扬,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国外对“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核心构成资源不统一;课程结构较为松散。

2.国内的主要研究

张静然发表的《微课程之综述》中提到了微课程、微课、和微型课三个关于课程的词,认为微课程、微课和微型课都是微课程的发展。国内首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学两个方面有很多创新的认识。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家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时间应该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李玉平老师认为,微课程是介于文本和电影之间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文件。

二、微课程与传统教学视频比较研究

微课程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微”,张宝君指出之所以被冠以“微”的词头,是因为该课程具有短、精、便的特点,“短”指的是微课程自身时间比较短,“精”指的是微课程的内容精,“便”是指微课程方便传播。

微课程共享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资源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的方面,优秀的微课程可以供全国各地教师共用。如果教师发现某个微课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用,即使不是自己做的,也可以将微课程下载下来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微课程还具有创新性、高效性。通过将微课程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实践路径

1.预习激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制作录屏软件或手机,自行设计,以创意取胜,进行生动活泼的切入。原创的故事、朗诵、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比网络上固有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更能吸引学生,既丰富了激趣材料与手段,又增强了针对性。

2.重点解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务繁重,在自主学习方面如果能直击重点,攻克难点,辨清易错点,则抓住了学习的主要矛盾,等于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最适合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学习。一次微课只教一个知识点,多个知识点集聚成一组微课,即一个微课程。在58分钟内能否讲清、讲透、讲活知识点,取决于微课设计能否发挥抽丝剥茧的作用。用微课设计重点知识解析,一定要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巩固反馈

在这方面,可以说微课大有可为了。除了常规的PPT录入习题、卡片手写习题外,录屏软件里有练习设计功能,教师设置好答案、分值,反馈练习就编写完成了。学生做完就会自动评分,非常方便、直观。比起纸质的练习,学生可以反复操练,逐步提高。在安排《相信未来》诗歌自学反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录屏软件录制朗诵音频,自主选择背景音乐和主题画面;也可以同学互助,合作完成后上传至班级博客,再让全班同学点击评分。

4.拓展延伸

对于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来说,“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要求,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趣”,开拓自学的新方向、新思路。所以,拓展延伸一定既要有深度,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又要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的动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创意,让拓展延伸具有多元的可能。如杜甫的《旅夜书怀》这首诗就可以借助微课多角度设计拓展延伸。既可以与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等同类型诗歌比较阅读;也可以按杜甫的人生发展轨迹,将《望岳》《春望》《兵车行》《客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先后拓展阅读;还可以学完了《旅夜书怀》之后,运用解读景物描写作用的方法,分析《长安早秋》中写景的手法及作用。拓展延伸除了能开阔眼界、深化知识,还能进一步深化文字主题。

5.成果交流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微课是一种多媒体综合运用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创意综合运用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将学生自学成果:高质量作业、书法、调查报告、作文范文、随笔、读书博文、朗诵、表演、公开课视频、读书主题黑板报、手抄报、主题收藏等感官资料都录制成微课,上传至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展览。学生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如《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杜甫研究》《末世悲歌伤红楼――读〈石头记〉》等,将研究成果:研究小论文、研究方法、优秀经验、相关辅助材料、阅读推荐、人物素描等制作成微课进行交流。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一中)

上一篇:智能摄像头,能撬开智能家居市场吗? 下一篇: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