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与市区发展的互动性

时间:2022-09-30 05:23:20

农业产业化与市区发展的互动性

农业产业化为城镇的发展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供给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从空间经济学上说,农业专业化与地方化经济发展是在规模化经营与交易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之间的最优选择中形成的。对于中小城镇来说,由周围的农村提供农产品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使得一些农、副产品,如粮食、蔬菜等采取就地供给的效果最好。从表5可以看出:自2000-2011年的十二年间,由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粮食总供给量有所下降,但基本上年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而蔬菜、水果年产量快速增加。蔬菜年产量从9万吨增加到22.93万吨,增加了13.93万吨,增长了1.55倍。水果年产量从2.44万吨增加到5.25万吨,增加了2.81万吨,增长了1.15倍。其中85%的农产品是供应高陵县本地的,主要用于本地人日常消费和食品加工,这为高陵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必须的生产原材料,促进了农村城镇化发展。

一、城镇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一)中小城镇具有商贸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保证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主要表现在中小城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突出体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重点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贸易功能。中小城镇拥有比较发达的通讯、配套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孕育出大量的企业群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截至到2012年,高陵县城镇现有批发市场35个,其中农蓄批发市场3个,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12个,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14个,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交易产品批发市场4个;零售机构8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6个。

(二)中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其中商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企业群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标志,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区别是:它具有外部集聚效应,需要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因此,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的“摇篮”,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小城镇来发展。农村城镇化过程从两方面带动产业化:一是通过聚集经济效应,使得企业群体相对集中,降低交易费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随着人口在小城镇的集聚,人口规模扩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数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见图2)。

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一是努力培育种粮大户,使有限的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同时加大对农村居民农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提高农业产出率。二是积极扶植养殖业、蔬菜产业的专业化种植,支持粮食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产业支撑是城镇的骨架,发展小城镇经济,就要大力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乡镇企业产品升级,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

作者:王转 陈春生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上一篇: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管制的共同点 下一篇:探究蔬菜生产与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