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2-09-30 05:00:16

浅谈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炼油企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企业,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国民的生活与经济,而油气储运作为能源保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进入了新的大发展时期。本文就针对我国油气储运技术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针对问题所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TE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2 年,是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迎 来的60 华诞。自从1952 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设立了油气储运专业,学制专科 2 年。同年,清华大学成立石油系,将油气储运专业调入该系,并升格为本科。1953 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储运专业划归石油学院。在此,我就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来做一浅谈,以增强我国的油气储运技术,促进我国油气储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及现状

1.1我国油气储运技术发展史。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了基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标准体系建设及“综合标准化”的应用实践,但并未实现全面的推广应用。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相关企业开始针对业务发展规划、科技规划及国内外标准化发展趋势,采用“顶层设计”或“综合标准化”的思想,制定标准化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和完善标准体系。目前,油气储运行业已经构建了从工程建设到运行管理的包括国标、行标和企标在内的技术标准体系,包含标准 1 100 余项,其中国标 429 项,行标 368 项、企标 333 项,涵盖了从设计、施工、验收到运行管理、维修维护、报废封存的全生命周期,涉及工艺、防腐、完整性、机电、自动化、计量、信息到安全的近 20 个专业技术领域,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生产指导和保障作用。同时,地下储气库、城市燃气及 LNG 业务的标准体系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与油气储运相关的完整的国家、行业及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标准化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标准的管理、检索和查询实现了信息化,为中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基础保障。近年来,油气储运行业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总结先进生产实践经验,加快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完成了大量新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以大口径高钢级管道材料与焊接、地下储气库和 LNG 接收终端设计建造以及先进的管道运行管理技术标准为代表的标准的自主编制和应用,极大提升了我国油气储运行业标准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持续开展对标、采标工作,补充新的技术标准,改进和完善现有标准技术内容细节和可操作性,大大提升了国内管道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逐渐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2我国油气储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标准体系的建设理念有待转变。国内油气储运标准化理念机制落后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落后的“标准集合”的方式建设企业标准体系,导致标准间的协调、衔接容易出现障碍;二是企业标准体系与生产管理体系脱节,导致标准化对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其次标准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受本身技术水平、基础研究和编写理念的限制,目前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很多较高水平的标准均直接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根据自主研究成果编制的技术标准偏少,部分自主编制标准的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标准存在差距。部分标准没有经过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可能存在技术上保守或激进的不合理情况。油气储运行业所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在工程设计标准中体现安全第一、风险预控和完整性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油气站场设计标准在科学性、细节优化以及安全性、人性化考虑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从设计上就没有做到本质安全。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标准方面存在缺口。新建管道投产运行和工程交接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使得工程建设问题往往延续到运行管理阶段才解决,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和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第三,我国盛产多蜡原油,多蜡原油的输送的特殊点主要来自原油的流变性。对于多蜡原油的输送,一般都会采取加热输送的方法#但是由于具有加热的耗能较高,停输再启动困难等缺点,使得多蜡原油储运技术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热力条件不能满足管输要求,会引起凝管的情况,为避免管道凝管,人们常采用正反输交替进行,浪费了巨大的能源。

第四,回收问题。目前,我国的炼油厂对于低蒸气压(真实蒸气压小于100kpa)的油品和化工原料的蒸气回收工作还属于空白,许多油品收发场所缺乏油气的相关回收设施,导致大量的油气排放在空气中,既危及人员在储运油气的过程中的生命,又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

3针对我国油气储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首先加强对于标准重要性的全面认识。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标准化都是基础和前提。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途径和标志。在对标准本身重要性的认识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标准的“执行”和“人”的重要性。建立起对标准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在思想观念上作出拓展和转变,是推动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所在。

其次探索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变。随着国内安全法和管道法等专项法律的颁布,标准在法规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没有配套技术标准的支持,这类法规将无法有效实施。建议对我国与油气储运相关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在国家标准层面,建议主要关注技术法规(如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及强制性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建立;在行业标准层面,主要关注自愿性技术标准的建立;在企业标准层面,基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和利益需求,关注企业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及创新性技术标准的建立。现有油气储运国标、行标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市场化”,更多体现其公开、公平和广泛协商原则,同时,促进企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第三大力推广马惠宁输油管道的应用。马惠宁输油管道是最早采用加剂综合处理输送原油的管道,由于马岭原油物性较好,在春秋季节进行热处理输送,夏季可以常温进行输送,即使在冬季也可采用添加降凝剂进行综合处理。是针对多蜡原油容易凝管的问题所进行改善的技术,实现了一炉到底,省去了沿线的几座加热炉。还必须注重油气的回收问题。完善标准。

第四注重管道的事故勘测和加强对外合作。我国一些老的管道陆续进入老龄期,而大量新建管道又处于新建时期,这两个阶段都是事故的高发期,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注重管道的事故勘测,并且定期记录下出现的问题,防止在油气运输期间出现意外事故。我们还必须加强对外合作,让我国油气储运事业逐步融入国际市场#现在我国石油公司都在发展油气储运事业,企业之间应该加强互相区域合作,汲取对方先进经验,协调一致和相互合作。借助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与国际上工业发达的国家同行之间的广泛合作,进行国际间的技术交流,有利于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是推动整个油气储运行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所以我国要加强标准化的油气储运技术是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及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石。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和改进,促进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那保国.石油储运生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7

[2]孙香浩.浅析我国油气储运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J].价值工程,2012.12

[3]王云.张立超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7

上一篇:关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过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浅谈草坪与苗木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