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探讨

时间:2022-09-30 04:15:46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各国的研发费用准则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对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处理比较,研究研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是否应该分离问题以及利弊分析。并对比分析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一些特殊以及报表披露。

关键词:研发费用 资本化 费用化 披露

一、国际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比较

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当前国际上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费用化。完全费用化,即是将研究与开发成本包括研究开发人员的薪水和报酬、原材料和服务费用、设备的折旧与摊销、专利权或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其他的一般性的间接费用均在发生当期费用化。国际会计准则(IAS)9号研究和开发费用(1993年修订)指出:因特定的研究支出而形成的未来经济利益能否实现不具备足够的确定性,因此研究费用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美国FAS2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规定,不论研究支出还是开发支出,在其发生时都确认为费用。另外,将研究开发费用完全费用化的还包括南非、斯里兰卡、韩国、德国等国家。

将研究开发费用费用化的做法符合谨慎性原则,核算简单,同时递延了企业的应交所得税。但它不符合配比原则以及历史成本原则,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并且还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完全资本化。即研究开发费用无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一律计入资产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揭示。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有荷兰,另外还有巴西、瑞士等国。这种方法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期内归集起来,等到开发成功取得收益时开始予以摊销,这种做法主要的依据是研究开发活动必然产生某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等,获取未来经济效益并增加现有价值和企业整体价值。完全资本化的做法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企业的短期行为,但不加区别地将其全部资本化,有违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

(3)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资本化。即符合条件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化,其它研究开发费用则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欧洲经济共同体指令研究与开发成本被要求按无形资产的分类分开揭示。英国在标准会计惯例公告第13号规定:研究费用(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而开发费用如果满足特定的标准,才应确认为资产。采用这种方法的国家有日本、法国、英国等国。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配比原则。但研究开发是人为的将其分开,很容易造成会计处理的模糊性、随意性与主观性,从而给利润操纵带来可趁之机。

二、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会计准则不断地变化中,对研究开发费用有最初的完全计入费用到资本化与费用化相分离。但是虽然确认无形资产,但是是在试制成功并依法取得专利时确认,并仅将申请过程中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把绝大部分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排除在外。这种规定形式上类似于有条件的资本化,但实质上更近似于全部费用化。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分析以下主要国家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条件金额以及摊销:

三、研究开发费用的披露

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不同处理方式,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对其的披露也各有差异:

综合上表分析,可知,对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披露要注意:

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应披露。

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费用化与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应解释披露。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及费用化金额分别揭示。

研究开发费用摊销方式及金额应披露。

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各个国家各个极端的不确定性不同,因此个阶段的会计处理也不同。为使我国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应对研究开发费用的额会计处理进行国际性研究,要根据我国企业的事迹情况,在借鉴国外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基础上,选择更适合我国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游爱龙.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比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9):29.

[2]胡振宇.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08(11):15-16.

[3]黎明,马哲.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比较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9 (7):101-103

[4]戴红梅.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分析[J].金融经济.2006(6):138

上一篇: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培训管理 下一篇:以亚洲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司税和间接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