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时间:2022-09-30 04:15:40

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一、立足课本,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在政治教学中,政治课本是基础,教师需要在掌握政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需要挖掘政治课本中蕴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具体的政治内容,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只是把课本当作授课的基础,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挖掘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逐渐提高。例如,在初中政治课本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中,教师需要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拒绝身边的诱惑,也可以以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讲解的内容。在讲解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用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教师也可以在讲解完课程之后,讲述身边的诱惑,从而从侧面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抛出问题,“同学们,在每天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诱惑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课下的真实状况,从而为讲授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会拒绝》这节课,向学生传递抵制诱惑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增强自信,认真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自信是学生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充足的自信心,才能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出现自信心缺乏,容易依赖他人的情况。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一旦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依赖他人,从他人那里寻求帮助,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这种情况直接地表明,当代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无法增强自信心,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讲授政治课本知识时,穿插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初中生能够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教师要学会把这一过程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把具体的政治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属于自己的自信。例如在教学初一下册政治课本第一单元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教师可以先以一个假设例子作为材料来导入本节课: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时候他非常沮丧,选择了逃避,认为所有人都不理解他,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最终造成了辍学的局面。通过对这种情况的假设,向学生提出“假如你是这位同学,在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在提出问题后,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地交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在这种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下也能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自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勇敢地迎接挑战。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需要教师不吝啬对学生的赞赏,用赞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上的困难。就学生而言,他们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动作都可能改变学生的整个命运,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尽自己的努力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家长也不例外,家长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表扬,减少对孩子的束缚和批评,让孩子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丢失的自信,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佼佼者。

三、注重实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政治活动相结合

政治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完全地掌握政治知识的具体内涵。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和具体的行为结合起来,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背诵条条框框。面对这样的要求,教师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政治活动充实枯燥无味的政治知识,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平时生活上的行为结合起来,直接地联系生活实际,在政治活动中感悟收获到的政治知识。初中生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依据政治课本上的具体知识编排情景剧,让学生直接担任情境中的主角,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政治这门学科,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情境排演中感受到团结和合作的力量,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者:陈丽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上一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下一篇:公路交通工程土方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