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科普App信息表达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30 04:15:33

美术科普App信息表达设计研究

摘 要:目的:总结美术类科普App的信息表达设计方法,提高入门用户对美术知识的兴趣,优化用户体验。方法:以美术科普知识为出发点,从交互设计的方法入手,探讨美术科普App如何更好地传播,并结合科普App案例进行验证。结论:数字互动媒体形式在美术科普App中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优势和信息传播优势。

关键词:美术类科普App;信息设计;交互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就好像永远都有人在画廊和博物馆门口排队。可大多数人都是走马观花式的观看方式,很难有时间真正地去解读这些伟大的作品。只有会欣赏,能感受美,才能让你的生活不至随波逐流失去自我。[1]因此人们除了看到作品,更应该感受作品的美学价值。但是,长篇大论的黑白文字不能很好地引起入门者更多的学习热情。在数字化普及的时代,如何用App的方式引发用户的学习兴趣,并为专业研究打下基础,具有非常积极的研究意义。

1 美术科普App的特点

美术科普App是一种用浅显的方式向用户普及美术知识的应用媒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更加受到了重视。依托于移动终端的平台,美术科普App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传感器的运用、多变的交互形式和视觉效果,使它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吸引人们的关注。同样,相比于专业科学知识的严谨性,科普App娱乐性更高,更为贴近用户。通过生动的交互形式,它有利于向拥有少量甚至没有美术背景的用户传授美术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的交互行为讲解基本概念,简洁明了,引人入胜。相比传统用纸质的方式来传授普及美术知识,美术科普App具有传播面更广、更加经济、形式更加生动丰富、便于随身携带的特点和优势。

2 数字化形式的优势

2.1 精美高清的画面

精美高清的画面效果给人很直观的感受,人类都是视觉动物,高质量的画面会给人头脑中形成一个很好的印象,提高阅读兴趣。普拉多美术馆是西班牙最大的美术馆,为了加大艺术的普及与传播,扩大美术馆的影响力,2014年由普拉多美术馆开发的一款美术科普App《second canvas》一,精美细腻的画面与易操作性,就征服了大量用户的付费下载,并且评价高达5分。在App中,用户可以将作品随意放大任何地方,直至看清每一根毛发。在切换到扫描模式下,还能够看到油画下作者的笔触和草稿, 让用户一览大师从布纸的方法到作画用笔的全部过程。这不同于以往纸质的科普方式,不再是用一大篇解说文字配上一张可能为了版面而拉伸的图片。在App中,当用户切换到某个细节的时候,解f的文字就自动从画面中滑出,让你对应画面来体验文字的内容。整个体验是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的,画面的放大与扫描,对应细节的描述,音频的播放,这些体验在纸质科普中是无法达到的。在这种数字化的模式下,用户可以在家里静静欣赏,在教室连接更大的屏幕展示,在博物馆对照的看去发现更多被隐藏的细节。

2.2 有趣而简单的交互形式

有趣简单的交互形式有利于内容多样性的表达,可以使用户更好地进行互动学习。增强用户兴趣。由TouchPress和迪士尼联合出品的一款App《animated》,里面包含横跨迪斯尼90年的53部电影内容,通过生动的交互形式它向用户展示如何制作动画的技术与方法。在《狮子王》中介绍辛巴出场时,选择原画、修形动画、成片的不同模式,让用户清楚地看出关键帧和动作的设计,最后如何连贯地出现在画面中。在《冰雪奇缘》的部分,用手指画出的路径能迅速地形成雪花,运动原理、变量都是可以人为控制。在《长发公主》中,通过手指简单在屏幕上的交互,让用户体验白马的各个角度的不同表情。毕竟不同于游戏,简单有趣的交互形式,能是整个学习过程更具互动与参与性。

2.3 意境的营造、场景还原

通常让用户直观地感受到意境是很考验设计功力的,但在美术科普App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就可以很好的实现。2015年故宫举办书画展,引发数千人武英殿外大排长队数十小时,只为一睹“国宝”级画作的真容。故宫博物院拍摄、制作素材累计近900G,经数次修改,于2015年1月正式上线了《韩熙载夜宴图》App。开篇以好听的讲解女声在精致的动画中穿梭,《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背景、主人公形象被娓娓道来。伴着知了O@的叫声和悠扬的琴笛旋律,不知不觉,用户仿佛进入到韩府,看到那沸沸扬扬的豪门夜宴。画面如同卷轴一般展开,全图听乐、观舞、暂歇、清吹、散宴逐一地展现在用户眼前。用户轻触屏幕,指尖所到之处呈现烛光效果,颇有“秉烛夜谈”的意境。被照亮的歌姬,从画中“活”了起来,为用户演奏当时的乐音。App中分别从人物、衣冠、坐姿、家具、乐器等100多个内容注释点,提供了详尽的研究素材,极大丰富画面内容,字体排版上也是十分贴切古画,浑然一体,让用户沉浸在画卷的意境当中,这可比单纯的白纸黑字要呈现得生动得多。

3 美术科普App的信息表达设计方法

美术科普App的成功案例印证了数字化的交互展现形式在科普领域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要设计好数字世界,还是需要具体且适当的方法。[2]

第一,一款好的美术类科普App它首先应该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出发的,有针对对象、有用户群体。从阅读着的视角出发,是完全与交互设计中以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一致,框定好用户群体,他们需求有哪些,对用户群体进行调研分析。

第二,内容的需求,目标用户需要的内容,哪些内容是这款App要传递给用户的,哪些内容适合用App的方式来传播。美术的科普知识内容五花八门,人脑接受重要内容时,并不是通畅无阻的,而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理解。[3]有效地进行概括、简化是很重要的,

第三,信息的构架的完整性,内容的前后的转换关系,中间跳转的关系,各种反馈机制的触发。

第四,界面设计中图形占很大一部分,除了清晰度、色彩的搭配,图片的选择一定要贴合主题, 生动的图形元素会为画面增添有意思的细节。同时这些图形自己本身就具有符号意义,可以让人们一看便知。同样对于美术科普App上的文字设计上,字间距的对比关系,用清晰、一致,保证读起来的节奏感。内容要简洁、概括,不要出现大段、长段,可以利用音频的播放适当解说。

第五,感知设计。App需要融入情感化设计,让人在App当中达到情感的共鸣,这会是个十分好的体验,让人投入其中。兴趣产生于人与环境的交互。可见,优秀的交互体验确实能提高人们对知识的兴趣。

4 结语

科学知识普及在当代教育界及文化界一直是热门的课题,同时也是一种精神需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引导用户学习入门,提高用户的兴趣。用交互设计的思维,通过高清的画面、有趣简单的交互形式、意境的烘托渲染,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在用户面前,吸引用户。移动终端信息接收的形式让人们真正参与到整个App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设计师应该不断探究新的交互形式,完善交互体验,为开拓更适合大众学习的美术科普知识而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美[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Alan copper(美). About Face3交互设计精髓[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 Julie Dirksen.认知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上一篇:青年亚文化在影片《夏洛特烦恼》中的运用 下一篇:妇女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有效途径及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