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30 03:16:11

浅谈如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计算机越来越显得重要,由于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又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中小学广泛的开设有信息技术课,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又非常之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更符合这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信息技术课应提供创新的环境

不要认为创新的环境应该由某大学或者是某孵化器才能实现,其实创新的环境最重要的是不要禁锢住学生的思维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建设中,除提供必要的课堂环境外,应该提供学生自由活动的环境。在软性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设置学生自我发挥的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用引导作为教学的手段,以结果作为教学的目,要营造学生的情境环境,培养学生的胆量和勇于挑战的决心,给予学生发表己见的机会,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例如: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鼓励这种行为,并以结果作为依据,也就是该学生的观点其结果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应该及时采取教学方法给予评价,如果不正确也应该引导寻找正确的思路而不应否定这种行为。这样能够营造一个思想上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使之形成创新的自信心,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养成。

二、培养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意识

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及时的将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反映于课堂教学,使学生思想上与时代同步。可以采取建设网站的形式,使其建立课堂与课外的沟通,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可以举办有信息技术参与的学科比赛,如以邮件作文比赛等。当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的意识形成,就容易利用已知的工具解决问题,当遇到已知工具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多采用问题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问题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容易发觉教材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具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

四、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其实就是在人们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当教师有意识的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有可能形成创新。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竞赛、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路和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运用教学的方法,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下一篇:浅谈古代诗歌的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