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30 03:01:1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上好语文课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发展,换言之,就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健体,这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体现开放性、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努力追求的目标,也符合广大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对小学教育改革的愿望和要求。面对新世纪科学知识的新特点,立足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将主要依靠教育。那么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呢?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党和政府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为了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无论从课程性质,还是从课程目标来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他素质。拨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追求。 为了这个目标,经过反复实践 ,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高素质的教学模式。即四个方面的培养 :

一、品德素质

品德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意识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品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三方面。它是一个人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意义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化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学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会做人,使学生成为社会认可的、所需要的人。因此,要提高品德素质,对实施教育为首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品德素质的提高必须与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紧密联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思想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小学语文素材的皮安排中,这些人文性和思想性的内容又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之中,分散在各项知识、各册各类课文里。有些教材中的思想教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字里行间,不直接表达出来。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具有广泛性,分散性和同步性,使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都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得到不断提高。

二、智能教育

智能素质包括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培养学生智能是教学的基本归宿。“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使人终身受益无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能力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提出的问题便是如何认识个体差异。多元智能理论便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观察、了解学生的标尺。学生虽小,但课堂上的一些违反常规的表现是能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启迪:有人爱接嘴讲话、有人爱在课文插图上涂画一番、有人遇到课堂情景表演时就异常兴奋、有人爱做小动作等,我们对于这些应持充分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应用言语给予学生鼓励,以微笑给予学生安慰,以目光进行暗示,以设置不同程度的学习目标来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以激励性评价给予学生成就感,以旁敲侧击的方法维持他的面子,以课后交流的方式帮他认识自我。因为学生学业基础不同,学习风格各异,智能优势也不一,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从而有损于他们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运用多元教学手段渲染课堂气氛,如借助幻灯、音像、课件等多元教学媒体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中去,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创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多元智能环境,让他们尽快畅游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我们语文教师在每一堂课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至少确立一两个智能发展的核心目标。如散文抒情类的文章(如《燕子》)更多地强调学生情感的体验、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内省和语言表达;说明、科普类文章(如《水上飞机》、《秦兵马俑》)更多涉及结构层次及事理,属于逻辑范畴等等。

丰富的教学形式容易使人得到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开启智能”。我们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满堂灌的讲解分析式语文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身边可利用的生成资源或优质教学资源(现在江苏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的课堂教学片就挺不错的,完全可以有所选择的使用),如教《二泉映月》时可借助二胡曲导入,教《三顾茅庐》时则可利用优质资源中的《三国演义》片头主题曲导入,这样既渲染了气氛,创设了意境,培养了音乐智能,又有利于学生的投入学习。再如教《公仪休拒收礼物》时可排练课本剧来发展学生的读、说、演、悟等智能;教完《三顾茅庐》还可让生说说“四顾茅庐”会是怎样情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想象、逻辑推理等智能……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智能倾向精心设计各种教学形式,让爱言辞的学生展现他的语言智能,让爱唱的学生显示他的歌唱才能,让爱动的学生模仿、板演,让爱画的学生展示其作品,让爱运动的积极参加活动展示他的身体运动智能,爱思维的多展示他的数理逻辑智能……这样,学生皆有了用武之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效率也必定会提高的。平时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塑造人际交往智能,让他们选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投入学习。 语文智能素质的培养,可以再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通过开设语文能力整体训练课和在训练中把语文学科的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培养,并增强语文能力整体训练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协同性,以此促进语文素质的提高。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采用多元智能(但没有固定的模式)的全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定会出现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可喜局面;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会有巨大的突破。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每篇新课文时,都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通过三四种智能的切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帮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让多元智能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真正落到实处。

三、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包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审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审美能力需要从小时侯就加以培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彩以外,作为语文教师,还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在感知中体会形象美,在想象中拓展生活美,在展示中欣赏语言美,在比较中体味情操美如学生在《我的“六一”儿童节》中写到:学校的文艺会演马上要开始了,可妈妈还没动身,我焦急地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快点呀,迟到了刘老师要批评的。”没想到妈妈说:“不用急,我刚才给老师打了电话,说你不舒服,迟一点去。”我的脸涨得通红,生气地说:“妈妈,你真不诚实,我明明好好的,你怎么说我不舒服呢?”笔者在作文讲评中展示这段对话,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纷纷举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笔者乘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另外笔者还教育学生不要学文中“妈妈”的做法,做个诚实的孩子。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美。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也可以通过作文教学。

四、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具有高尚的志趣、坚强的意志、正确的荣辱观,以及刻苦、坦率、简朴、开朗、严谨等品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课文中涉及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积极有益的内容,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教课标版语文教科书中所编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深受学生喜爱。例如老舍的《草原》,是一篇以草原美景为对象的文章,文中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作者热爱草原、热爱祖国的感情,一直在笔下流淌、荡漾。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体会大自然壮丽景色的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这些美的镜头,是因为他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挚爱。通过类似文章的教学,使他们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感受艺术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力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感染学生,陶冶情操,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切实面向全体学生,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打下学习语文坚实功底。

上一篇:阳光雨露润枯苗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