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品趴:出版与读者零距离

时间:2022-09-30 02:45:59

以往报品是出版社人员/经销商针对通路采购的非公开、行业行为。今年开春,“小小书房”举办的“报品趴”,将行业内的专业报品带入大众读者的视野,让报品成为出版社人员针对读者的公开活动,赋予了行之有年的报品新的内涵,也是台湾出版界行销活动上的一次创举。

台湾今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对出版业界而言,透过独立书店“小小书房”全新策划的“报品派对”,却迎来了一阵春风,为生机开启了另一种可能。

包括大块、皇冠、麦田、漫游者、早安财经、行人、左岸、卫城、南方家园、群学、大家、八旗、逗点、一人,以及回看工作室等15家出版社,分别在2月24日、3月16日及3月30日,带着事先挑选过已出版与即将出版的书籍与影音等出版品,跨越了书店的选书机制,直接面向读者“报品”,也就是出版社直接向读者报告、说明、展示自家产品。

对读者而言,出版社的产品,要先经过书店采购人员的挑选,才能够进入大书店或连锁书店,抵达读者眼前;而那些无法引起采购人员兴趣的书,就只能在其它的小通路、小书店亮相。因此,小小书房推出的报品活动,为出版社与读者制造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把以往掌握在大型书店手中的选书权力,交回到读者手上,除了让出版社能对读者畅所欲言,同时也让读者能预先知道出版社未来的出版计划。

前来参加报品活动的读者人数,虽然还没有达到“万人空巷”的规模,但是已经举办的2月24日及3月16日两场,都把小小书房挤得水泄不通,以收费的活动而言,实属难得(活动费用为新台币100元整,可折抵店内饮料消费);而参与的出版社,也由第一场以中小型独立出版为主,很快地在第二场及第三场皆吸引了主流出版社的加入,显见出版社对于能够透过这样的机会与通路最末端的消费者接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参加活动的人除了一般读者,也吸引不少出版业界人员,以及对于踏入出版业有兴趣者。有的热情地彼此交换着名片,有的则默默地在台下记笔记。那么,他们都记些什么呢?

由于希望报品内容以未来的出版计划为主,因此许多出版社由创社理念、书系种类等开始有系统性地介绍自家,在谈到年度出书计划时,更分享了有些甚至还在翻译中的书,或者连封面都还在设计的书,让现场观众仿佛参与了书的诞生过程,不仅引起读者们的高度兴趣,对出版同业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讯息交流。另外,对于想要踏入出版业的生力军或“准出版人”而言,在报品的过程中,了解从事出版业的甘苦、听听出版社的总编辑或编辑如何与一本书相遇的过程、如何决定书系、如何决定封面,以及编辑取舍的角度、对翻译书译笔的感受等等,以及最初企划的概念和营销的方式等等,都能吸收到珍贵的养份。

在被问及做“报品趴”的初衷时,小小书房的店主虹风表示,对业界来说,大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每一家出版社的品牌、文化,可是对大多数读者而言,他们所认识的仅是某一本书本身,很少有人可以透过一本书去了解背后的出版社,因此她希望借由出版社编辑和读者的零距离互动,可以增加读者对出版社的了解。

流程与内容

第一场报品趴的出版社主要由小小邀请,以长期建立鲜明风格的出版社为主要对象。同时,由于活动的形式很新颖,因而在出版界造成一股小小的话题,之后加入的出版社,主动报名的也占了相当比重;目前由于有意愿参与的出版社相当踊跃,报品趴已经排到第四场。

有意参加报品的出版社,在报品之前须将报品人员的姓名、职位及连络方式提供给小小,报品人员不限职位、不限人数。因此,负责报品的人员有总编辑单枪匹马独力搞定者,如八旗文化;也有由总编辑领军,编辑群各自向读者介绍自己选择的业者,如左岸文化;也有由营销企划上场者,如早安财经、大块等;一人出版社则同时带来作者与编辑,颇有签书会的气氛;逗点文创则是总编辑带着封面设计人员,详细介绍了书的诞生过程。虹风非常鼓励出版社以营销企划人员或编辑担任报品人,为的是希望能把表现的位置和光环,更多地让给实际参与选书及后续制作流程的人员,让读者能由更多元的视角,跟着报品人进入出版的丰富领域、进入书本的美好世界,同时也希望给予新进的编辑和企划人员锻炼“说书”的机会。

在报品的书单方面,尚未出版的书,不限本数,已出版的书,最多一本为限,而且必须是两个星期以内的新书,且要在报品前10天提供给小小,好让小小能事先预备现场的数量。每一家出版社报品的时间以15分钟为限,每一次参与的出版社约在四、五家左右。

活动现场的读者若对报品的书有兴趣,已出版的书可现场购买,而尚未出版的书则提供预购。无论何者,小小都建议出版社可以提供较优惠的折扣,或者赠品。大多数的出版社为了提高购买诱因,都会从善如流,带上3至5份赠品,有的是送书,有的送与书的主题搭配的电影票,有的送限量笔记本,还有出版社赠送市场上买不到的样书,提供读者别出心裁的购书乐趣。若现场订购的数量超过赠品数量,就改用抽奖方式,不会要求出版社加码赠品。

由第二场报品趴开始,小小根据报品的书单,精心制作了问卷,发给每一位来参加的读者,跟着活动的进度一一填写对书籍及出版社报品的心得与建议,活动完毕回收后统计,提供给参与的出版社;许多读者除了评分之外,更对出版社在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实质的建议,让出版社的“卖力演出”得到实质的回馈,能够听到读者的声音。

回想与调整

参加过的出版社,一致的回馈是“临场很紧张”。即使是报品经验丰富的人员,面对来自四面八方,背景、性别与年龄层均不同的读者群,能镇定自若地跑完整个流程的其实并不多。

就有一位营销人员表示,过去向通路报品,面对采购人员,数量顶多就是一两位,内容则可以用聊天的方式介绍书籍,而且对方通常因对书籍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有时还能够吸收到一些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专业知识;再来就是通路采购的量通常是一次下订单上百本甚至上千本,而在小小直接对读者报品,能卖出的书本数量,比起通路的采购量可说是微乎其微,但反而对一般读者报品会有紧张感,卖几本书比卖上百本书还要难,这是相当有趣的现象。这位营销人员在下台后甚至向小小要求,“我很不满意自己今天的表现,应该可以至少有85分的表现,自觉却只有60分,可不可以再给我机会重新来一次?”

读者则对这样的活动感觉到很有兴味。有读者表示,平常能看到的就是书的成品,除非作者或编辑特别在书中提及,否则很难知道原来一本书的诞生过程要经过那么多的程序,在版面、编排、设计等各方面要灌注相当程度的用心。一位读者甚至给了这样的回馈:“虽然科技很进步,但没想到一本书的诞生,要用掉那么多的脑汁,真可以说是这时代难得的手工业了。”

也有读者在报品中看到,编辑和企划人员平时面对电脑和书籍,可能笔下工夫相当了得,但是一旦要用“说”的方式介绍自己的书,很容易因为紧张而不知所云,或者表达的内容太冗长以致显得沉闷,希望出版社能够改进“说”的技巧,让报品更生动有趣,直捣重点。

经过两场报品趴的洗礼,出版社、读者及小小本身,大致找到了还能调整的空间,以及报品趴中“属于自己的春天”;而小小也愈来愈能为报品趴找出更明确的定位,与更有效率、更富趣味、更丰富的进行方式,以及对各方而言更扎实的回馈。

因此,面对未来的报品趴,小小希望可以预留更多的时间给现场的读者回馈、提问与交流,让读者成为报品趴的主角。而小小则希望能更积极地扮演“平台”的角色,让书店在原有展售书籍、举办文艺活动推广等功能之外,在面向出版社与面向读者的这两端,能够把触角伸得更长、更深一点儿,探索出版界及阅读圈中,人迹罕至处那令人惊艳的风景。

洪于雯 南方家园出版社主编

在小小报品时,听到了很多编辑是怎么报品的。这是以往报品时没有机会听到的。一些出版品市场定位和我们相近的出版社的编辑的发言,让我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市场定位,他们的书可以卖这么好,我们的只有这样;他们的封面设计在大众的市场里面引起了什么讨论;他们在有限的费用里是怎么做行销的。

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更常去接触社会脉动和时事,因为这些编辑分享出的很多讯息都是我不知道的。我不知道原来这些人在关注这个,我不知道社会上有一群人在看这些东西,这是一种角度的分享。很多时候,我做的书的题材不尽然都那么冷僻,只是缺乏跟所谓的社会脉动接轨,只要能抓得到那个社会脉动,那也是很好的把书推出去的方式。

另外,从其他人的分享中,我也归结出跟通路博弈的一个很好方式:借由别的方式(当曝光度够、话题性够的时候),通路会更积极主动地帮你宣传。

陈建维 大块文化行销企划主任

小小书房的报品趴和去通路报品是很不一样的状况。对通路的报品更像是一种商品的介绍会,是同业之间技术面的工作,但报品趴的话,我不会把它看成单纯的报品,因为少了商业操作,我们也不会期待这样的方式可以带来多少的商业收入,它更像是演讲,是单纯的观点的分享。所以,在讲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让读者轻轻松松地去享受书里的故事。可是我们还是很愿意去,只要能跟读者沟通,都是很正面的事情。虽然平常出版社经常会举办各种读者活动,但是编辑/行销与读者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的机会还是少的。报品趴上,很多读者会跟我们分享他们的心得,这些都会对我们未来的行销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报品趴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是,可以听到同业的报品。当天和我一起报品的出版社中,左岸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左岸由总编辑带队,好几名编辑参加,他们的出版品本身就很特别,学术性比较强。怎么样将这种比较经典、难懂的作品讲得有趣,是我们需要从左岸身上学习的。另外,因为是编辑亲自讲书,编辑是第一个对书籍产生感情也是在书籍的制作过程中着力更深的人,跟我们讲书格外不同,那个不同更多的是热情,参与创作过程中的热情。一本书到行销手上时,已经开始设定读者,开始考虑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说服对方采购/购买,已经有商业操作的成分在里面;可是编辑没有那么商业,热情度会更好。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报品趴是一种尝试,因为刚刚开始操作,我们不确定读者会对哪些书籍感兴趣,所以去报品的都是小说,以让大家听故事这样最安全的方式出发,未来也会根据读者的反馈做调整。

李如 皇冠文化行销企划主管

我是在网络上看到小小书房的报品趴,然后主动跟他们联系,问详细的规则。我们觉得,报品趴是经营读者和出版社这个圈子的很好的方式,而且以前也鲜有跟读者如此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签书会是作者跟读者见面,出版社只是执行的角色,我们没有机会告诉读者为什么我们会做这本书?编辑台上的人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让读者了解编辑的想法,这种东西是有渲染力的。报品是编辑对通路采购发声,报品趴是编辑直接对读者。此外,以前只有采购知道别家出版社是怎么报品,我们也想看看别家出版社是怎么讲书的,对出版社来说,也有一种暗地里较劲儿的感觉。

活动结束之后,小小会给我们一份读者的回函,我们也可借此机会了解读者的口味,现在的想法。报品趴上报的书,只能有一本是已经发行的,其它的是还在制作的书,这种书可能文案、书封都还未做最后的确定,在报品趴中,有时会发现原本我们抓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有趣的点,并不是读者感兴趣的,他们感兴趣的是其他的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做调整。

上一篇:深山有蓝 夹缬在中国的最后遗留 下一篇:报品,让通路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