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述要》窥陆维钊书学思想及艺术特色

时间:2022-09-30 02:40:39

从《书法述要》窥陆维钊书学思想及艺术特色

陆维钊(1899—1980),原名子平,字微昭,晚年时署劭翁。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文史部。曾在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任教。精书法,擅山水、花卉、治印,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陆维钊晚年独创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之新体 “陆氏蜾扁”,人称陆维钊体,驰名于世。陆维钊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文史著述颇富,遗憾的是他晚年对书法的一些精辟见解因无专人记录,没能留下专门论著。虽《书法述要》是陆维钊在从事书法教学中的一册讲稿,但我们仍可从中窥见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与书学思想。 本文简单地把《书法述要》中陆维钊书学思想归纳整理,并斗胆分析其艺术特色,不足之处,祈方家不吝赐教。

一、陆维钊的基本书学思想

陆维钊早年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从小受孔孟传统思想的熏染,后又入南京高等师范接受新式教育,新旧教育模式在他身上融为一体,既继承传统而又张扬个性。《书法述要》正是新旧教育模式融合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全篇几乎涵盖了书法的方方面面,基本上是陆维钊重要的书学思想,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书法的美术性。

陆维钊《书法述要》全篇都流露着一种对书法美的膜拜之意,无论是书写时的用力轻重、用笔的正侧、墨色的浓淡,以及前后相联的气势、左右欹正的姿态,陆先生都加以概括。他认为中国书法,“其结构若无错综俯仰,即无姿态;其笔顺若无先后往复,即无气势;其布局若无行列疏密,即无组织;其运笔若无正侧险易,即无变化;其笔毛若无弹性、轻软,即无肥瘦;其使墨若无浓淡、枯润,即无神采;其形貌若无骨骼血肉,则无生气。”〔1〕

书法之美术性除上述外,更在于欣赏者品鉴的感觉。陆先生在《书法述要》中用几对形容词来概括品鉴者的感觉,如英雄(沉雄、豪劲)、美人(清丽、和婉)、隐士(高逸、优雅)、君子(端庄、厚重)、才士(倜傥、俊拔)、野老(浑穆、苍古)。陆老认为“品鉴者感情为所渗透,人格为所感染,心绪为所改变,嗜好为之提高,渐渐将一般人之低级趣味移至高级”〔2〕,这便是书法的美术性所在。

其次,强调“书法有法”。

《书法述要》可以说是一篇关于书法技法的法言,文中大篇幅对执笔方法、运笔运墨、辨纸临摹以及选碑等做了系统的阐释,尤其是在执笔古法“拨镫”上反复做文章。传统执笔方法为:笔管着中指、食指之尖,与大指相对撑住笔管,再将无名指爪肉相接处贴笔管,小指贴无名指。陆先生则在《书法述要》中强调“执笔应指实掌虚,执笔过高则重心不稳,执笔过紧则转动失灵。中楷以上,必须悬腕。腕不悬而着纸,则移动必不便”。〔3〕

在谈及临摹碑帖方面,陆老用“薄雾笼晴,楼台山水”来概括,可谓见识广博、评断精严。“大凡初学者以为碑帖损蚀,不如墨迹之能审辨。如已有基础,则在模糊之处,更有发挥想象的余地。想象力强者,不因模糊而生障碍,反之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凝结成新的艺术风格。”〔4〕陆老以此作为临摹的最高境界,即“由古而出,推陈出新”。

第三,强调“达其性情,形其哀乐”。

扬雄《法问·问神篇》中曾云:“书,心画也。”此处“画”可以理解为“描绘”之意。陆老认为,敏锐的、具有艺术素养的书家,能将每一笔视为情感状态的记录,直抒胸臆,这样书写能够精微地将隐秘的心理活动完整地记录下来。故而,“醉时作书,眉飞色舞;喜时作书,风光霁月;怒时作书,剑拔弩张;悲时作书,神沮气丧”。〔5〕观陆老书作,运笔直率、单纯而又不乏技巧的精妙、意境的奇幻,可以说将书法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随性情所至,浑然天成。

第四,强调“书法价值观”。

陆老十分重视书法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培养,“书如其人”的书学观点贯彻始终。

“要想把字写好,必先做个好人。”“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求其风神者,当须先求人品。”“研究书法,必注意安和、妥帖、雅驯、整洁。”“研究书法,又必须注意书写之无讹、始终之不懈。无讹,乃心细之征;不懈,见忍耐之力。”〔6〕这样的论调在《书法述要》中比比皆是,陆先生秉承着“为人生而艺术,而非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强调书家要通过读书加深修养,高修养不仅是人格、气质滋生的环境因素,其个性特征反映在创作中,便是书家的创作个性,从而产生格调高古的书作作品,进一步净化人格。〔7〕

二、陆维钊书法的艺术特色

陆维钊先生的书法作品,以神采飞扬的线条,酣畅淋漓的结体,苍劲老辣的笔力和浑厚遒劲的书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意境。现如今,有学者将陆维钊的书法艺术特色归纳为:形、质俱佳的篆隶,诗情盎然的笔意,超越碑学的现代性,〔8〕这几乎是中国书法史重要时段的重要元素的层层累积。

书法艺术,从孕育到成熟大致经过三个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是从“书”到“书法”再到“书法艺术”的关键性的三步。从第一阶段的秦汉隶变,到第二阶段的魏晋之风,再到第三阶段的碑学衍变,这三个阶段所包含的文化元素,鲜明地体现在陆维钊的书作之中,这在当代书家中是难得见到的。〔9〕

由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到后来的金文、战国文字、秦小篆,再到秦汉之际的隶变,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孕育时期。先生抓住篆隶进行探索创新,以隶的放纵和解散来弥补篆的严谨和图案化。先生将篆书的屈曲环绕、外柔内刚之美与隶书的简易之美进行重新搭配,使得章法与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审美感受。

第二阶段的魏晋时期,黄老哲学的流行致使传统儒学思想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士人谈玄成风。陆维钊对魏晋精神基本上是全盘接受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他对于二王审美风韵的尊崇,更在于摹古之时融入情感和心迹。他的书作直抒胸臆,自然单纯,尽显魏晋文人深沉幽旷、沉郁浩荡之气。

书法艺术在明清时期,以往的帖学已到了刻板、呆滞的地步,基本上走到了审美疲劳的阶段。此时,碑学的兴起无疑给书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由清末涌现出的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碑派书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碑帖的融合,经历民国和新中国的陆维钊无疑受到碑学的影响。陆先生以碑派的笔法用于帖派的书写,相得益彰,于晚年创作出了非篆非隶的“蜾扁体”,开创了新的美学范式。陆先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作品能够做到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水融。

结语

作为现代书法的先驱和奠基者,陆维钊先生为我们指出了书法的现代创新之路,他无愧于接续传统并从传统中融入新机的代表。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从前辈大师的作品中吸取丰厚的营养,具备在艺术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在书法艺术上做到借古开今,超越前人。

参考文献:

1、2、3、4、5、6.陆维钊:《书法述要》。

7.徐文平:《陆维钊书法教育思想评述》,《中国美术学院学报》,第12期。

8、9.任平:《关于陆维钊书法艺术的谈话》,《美术观察》,2009年第5期。

上一篇:监理工程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监理... 下一篇:汉中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