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差异性教学

时间:2022-09-30 01:48:01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差异性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教师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受家庭环境、知识基础、主观努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显得尤为明显,表现为学习起点高低不一、层次多、差距大。毋庸置疑,过大差异的存在必将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信息技能的个性化发展。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是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学生差异的产生原因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由于受家庭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的影响,学生在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有些学生连基本的键盘操作、鼠标操作都没有掌握;而有些学生已经会用电脑编程,制作动画、网页,是计算机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了。

2.学生兴趣、学习动机的差异

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各不相同。男生相对于女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更强,更愿意动手尝试操作电脑,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游戏、互联网上。基础不好的学生往往产生厌学心理,兴趣不高;另有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信息技术不是主科,又不参加升学考试,所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学习。

3.教育体制、教师素养造成的差异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学校、家长、学生只关心占有“重要地位”的科目,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日常教学中课时得不到保证、学校教学管理松懈、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大多身兼数任,整天忙于设备维护等各种事务,对课堂教学研究不够,教学中普遍存在对教学过程把握不准,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管理的手段简单化等问题。这些客观因素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差异。

二、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面对信息技术课堂上千差万别的学生,无奈、叹息诚不可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去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和利用差异,学会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的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1.准确鉴别学生差异

准确鉴别差异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前提。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掌握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实施差异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测验、问卷调查、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掌握班级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方面的结构层次,摸清学生学习动机、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此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上机操作、课堂提问及作业完成等情况也能进行有意识地观察和记录,便于进行动态分析。

2.运用差异,开展伙伴互助学习

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很大原因是由于知识基础差,无法适应班级教学的节奏。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他们也会迎头赶上。因此教师在上机操作时一方面可以给学困生提供操作步骤讲义;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优秀生和学困生结对就座,发挥优秀生“小老师”的作用,互帮互助,扬长避短。

3.注重差异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差异评价是差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差异评价,就没有成功的差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每一次成功,教师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更新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个教师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

上一篇:以改革推动教学发展 以创新提升课程质效 下一篇:如何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