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的档案传奇

时间:2022-09-30 01:31:45

百年开滦的档案传奇

幽静的开滦集团公司办公楼区内,有一座建筑风格独特的灰色小楼,它就是专门收藏开滦100多年历史档案的开滦档案馆。在馆藏档案发黄的宣纸文件中,潇洒道劲的毛笔字行间,浓缩着中国近代工业源头的涓涓细流,可以看到中国大陆开天辟地第一台机械钻井取煤的井架,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股份制招股章程,也可以感受列强侵吞晚清民族企业的刀光剑影……

留存和管理档案资料的良好传统

在这座了不起的档案库中,现在存有9万多卷132年来的企业档案,其中我党1952年正式代管开滦之前的历史老档案就有41507卷,此外还有4534张历史照片档案,以及一些实物档案。我们称这些旧开滦的档案为历史老档案,历史老档案占目前开滦档案一半多。能积存如此多的历史档案,与历届开滦领导人包括创始人对档案资料的重视有直接关系。

生前曾经说过: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有两个突出的企业―_南有江南(江南制造局、江南造船厂),北有开滦。开滦诞生之初,创办人唐廷枢就十分重视档案的保存工作。唐廷枢1878年在勘察开平煤矿最初的几天内所写给李鸿章的报告,以及相关的资料,都被加意保存。开滦的另一前身滦州煤矿的创办者周学熙,也曾多次作出指示,要下属务必保管好煤矿重要文件资料,这些指示至今仍可看到。

1901年英国墨林公司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骗占开平煤矿后,开平煤矿一切文件采用英文。1906年12月,袁世凯为与开平煤矿抗衡札饬周学熙筹办滦州煤矿后,滦州煤矿的文件基本是中文。但是,开、滦联合以后的开滦矿务总局,仍以英文文件为正式。所以,开滦历史老档案中,90%是外文(英文、法文、日文等),其余10%是中文。

洋人掌控的开平煤矿最终战胜了滦州煤矿,联合成立开滦矿务总局(取开平煤矿和滦州煤矿的第一个字组成“开滦”),两矿自己的档案在以前都是各自分管的。由于两矿都在天津设有总办事处机构,所以天津和唐山都有档案资料存放。有文字记载的开滦档案馆成立于1927年,开始有了专门的保管档案的机构,后来开滦矿务总局在唐山和天津总部都分别设有档案科。1949年6月底,档案处职员竟多达41人。

无论开滦在自己历史的哪个阶段,最高经营领导者都十分重视档案资料的利用和保管。为了管理好档案,旧开滦还聘请过美国档案专家斯诺。1931―1932年,斯诺和一个叫罗旭初的高级档案管理人,带领一批档案人员,对档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使档案管理适应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发展。

开滦的历史老档案分为密卷和普通卷。密卷分为总经理特密卷、总经理密卷、总局密卷、矿区主管特密卷、矿区密卷;普通卷分为总局普通卷、矿区普通卷。开滦历史老档案用颜色区分密级。密卷为绿色且从右上角到左下角有一红色斜条带,普通卷中财务为黄色,船务为浅蓝色,其他卷为棕黄等颜色。

洋洋大观的开滦老档

开滦历史老档案从种类上说包括文件、信函、报告、计划、合同契约、规章规程、证件、董事会议记录、公司组织、矿藏报告等。档案人员把开滦历史档案从内容上详细划分了36类,主要是矿权、储量、机械装备、财会缴税等情况、投资贷款捐款及股票融资、人事管理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和生产计划、采购及销售、劳资双方关系和罢工纠纷、工资待遇和娱乐及福利、医疗教育和多种副业、房地产、交通运输、通讯、社会和企业间往来、本企业武装力量及防卫事务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详述。

开滦历史老档案除去围绕内部煤炭生产销售及多种经营所产生的繁杂的内容外,还涉及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甚至世界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局势。

开滦历史老档案涉及了当时极为重要极为秘密的军事资料。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的形势直接关系到开滦这个特大型企业的兴衰甚至生死存亡,所以开滦的高层管理者在经营煤炭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动荡不安的军事形势,以随时采取对策,求得生存。清朝即将灭亡时冀东驻防军队的暴动苗头,民国时期军阀战争之态势、日军早期入侵华北、上海的战斗情况,解放战争时对国共双方政治军事对抗局势,无一不在总经理特密档案中有详细的描述分析和判断。这些军事资料有的是中方经营者利用各种关系收集的,有的是英国商人利用洋人的特殊身份和重金雇佣的线人收集到的。这些档案甚至详尽到某地驻军的番号、人数、军心所向,激烈交战的双方军队中,开滦认为的“敌方军队”在哪一日调进了多少军队多少枪炮,司令官是谁,军事长官是怎样说的。这些档案的机密程度之高,以及对时局分析之准确,今天看来也令人咋舌。

开滦历史老档案绝不是单纯的开滦历史,它实际上就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反映了开滦范围以外的社会历史概貌。

羊皮大账簿、墨迹和实物

开滦档案馆保存的这1661本大账簿,是1901年至1952年5月开滦的财务账,大多是英文,分为六大类,即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成本账、分类账、成本表和财产清册。这些大账簿有的采用精压牛皮或羊皮全封,烫有漂亮的金字,至今金光耀眼。里面的账面纸,则全部采用英国高级道格纸或铜板纸,账页中印有水印和隐形标记以防伪。这些账簿有的厚达10厘米,长80厘米,宽50厘米,最重的一本竟达30公斤。据档案资料记载,过去开滦的总经理阅账时,需专门职员用专用的小车将大账簿运送到办公室。

1878年建矿至1901年,开平矿务局一直采用明朝末年以来代代相传的“龙门账”记账法,分为“存”、“该”、“收”、“付”四大类(“存”包括全部资产;“该”包括全部负债;“收”亦称“进”包括全部收入;“付”亦称“缴”包括全部支出)。这种记账方法十分麻烦,以毛笔写账簿,字字书写要见功夫,数字全系中国大写繁体字。这种记账法不利于成本核算,也很难分清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变化,不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的管理。1901年后,开平煤矿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记账方式,于是就有了上述大账簿。过去,我们曾经为保管这样一批庞大而笨重的陈年老账所苦恼,它们不能用却不能丢,还要有专人、专柜管理存放,对现在的企业经营又没有实际用途,真不知存它何用。今天重新来审视这批历经百年沧桑而幸存下来的账簿,我们感到这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是了解和研究中国企业历史最可靠而翔实的资料,不仅仅是开滦本身,就是对全国而言,它也是难觅的宝贝,其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也不可估量。

开滦的历史实物档案大部分是旧开滦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及官方给企业的馈赠礼品。这些实物档案为数不多,但很珍贵,多是晚清和民国期间的艺术瓷品以及其他各种材质的佛像、器皿等。

劫后余存弥足珍贵

尽管开滦历史档案是世人公认的全国企业界最悠久最丰富的档案,但是,这些档案仍然属于劫后余存,有相当一部分

档案在历经几次大的天灾人祸后,永远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知情人每每提起,无不令我等后来人扼腕叹息。

第一次劫难是1901年英国人骗占开平煤矿后。

132年前开平煤矿成立之初,其文件都是中国传统式的用毛笔写的流水账之类的东西,把经营、人事、报告、请示以及上级的批复都写在近似账本的账略上,而契约、文书、上级的札饬等,都另外保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开平煤矿被英商毕威克一墨林公司骗占。英方人胡佛(美国人,后任美国第31任总统)和德璀琳(德国人,时任天津海关税务司),在一个月内对开平所有产业进行了全面接管,包括所有的文书、契约、账簿。这些档案一部分被用来清理开平旧产业,大部分被存在天津麦加利银行。英国人完成对开平产业的接收并稳住阵脚后,这批早期档案就不知去向了有人说被掠往英国伦敦,被存在英商在伦敦成立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董事部中。目前在开滦档案馆中,所能见到的早期开平煤矿的档案,有地契、账略、唐廷枢勘察煤田的报告。但是,有的已经不是原始文件,而是其后数年间辗转补充的。所以,1878至1900年的22年间,开滦的档案很少,很不完整。

第二次劫难在“”期间。

由于旧开滦的办事总机构是设在天津,所以滦矿大量档案资料存在天津玉皇阁。“”开始,红卫兵冲击并占领了滦矿办事处房子,他们将档案当做“四旧”扔到外面,任人践踏、拿走,片片纸页管理人员在整理开滦历史档案在马路上随风飘舞。南开大学经济系的教师认识到这批档案的重要性,拣走了一部分。虽然开滦知道消息后派车将档案拉回唐山,虽然流失南开大学的档案后来被送回,但这一次丢失的档案着实不少。

“”中,开滦老员司和中上层领导人都被列入审查对象,为了“清理阶级队伍”、抓坏人、挖叛徒敌特,查开滦档案的外调组、专案组一个接一个,来了一批又一批,他们根据各自需要,将开滦历史档案特别是人事档案作为证据抽走,大部分没有归还。此外,上级部门还在“”中调走了一大批所谓的“敌特档案”,一去无回。

当时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为了备战便将开滦档案运到了远在承德的一个山洞存放,在山洞存放几年后,又搬回唐山东矿区602厂的炸药库,随后又搬到唐山矿井下,放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井下搬到井上。在十多次的搬迁过程中(包括“”前的几次搬迁),档案难免丢失,由于山洞和井下的潮湿也难免有所损坏。

第三次劫难是唐山大地震。

地震中,存放档案的房屋全部震毁,成为一片废墟,档案纸片飘散满地。地震当天又下起了大雨,对档案的破坏可想而知。部分实物档案也震散在砖头瓦砾中,清代的“明黄”瓷碗(旧开滦时企业间互赠的礼品)被一些人拿到简易棚中当饭碗。一些百年前征地、修铁路、挑挖运煤河的珍贵图纸,原来都是用特制的马口铁铁筒密封保存,地震中有些人竟将图纸抽出扔掉,而将铁筒插在地震棚中的灶台上工业档案遗产当烟筒使用。地震中档案的破坏和实物档案的丢失,实在是无可估量。

第四次劫难是1987年库房漏水。

地震以后,人们没有房子住,档案的存放地更是数次变迁,最后于1981年搬进新建的矿务局大楼地下室。但是,由于大楼结构缝密封不严,楼上的水流入地下室,多次水淹档案。最严重的一次是1987年,库房的水达半尺多深,档案箱全部泡在水中。深更半夜,当时组织人员紧急抢救,但是仍有大批档案被水浸泡得一团糟,虽经晾晒亦不可辨认了这一次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

另外,20世纪60年代一批由上面下来的知识分子和记者,在创作有关开滦历史的作品时,也从开滦借走部分档案,这些档案至今未还。还有,1950年开滦总局的档案从天津运回,跟唐山的档案合并,造成了重复和混乱,也损失了不少。解放以后,由于部分人的愚昧和对档案知识的无知,也导致一些珍贵的档案被视为废纸惨遭淘汰。地震以后在搬运过程中,临时雇用的工人野蛮装卸,档案木箱有的被撞散,档案散落满地没人收回。有一小部分档案临时库房放不下,就放在修建队,修建队搬迁后,这部分档案竟不知所措……

尽管历经劫难,但开滦历史档案数量之多、跨越时空之悠久,仍然是目前全国所有企业中独一无二的,仍然不失为一个文化传承的奇迹。

现在的开滦档案馆是20年前的职工食堂,面积和规模结构基本适合作档案库房,目前又投资进行了综合改造,包括安装移动密集架、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灭火装置等。改造工程的实施对消除档案库房火灾隐患、提高档案库房容积率、实现档案库房管理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开滦档案馆正在建设数字化档案馆,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已完成,数字转换工作全面展开,预计在3年内将所有档案约480万页全部转换成数字信息。届时,开滦档案将在网上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历史老档案也能网上查阅。明天,开滦历史老档案必会焕发出青春。

上一篇:到英国查阅档案资料:见闻与感悟 下一篇:努力做强服务科学发展的档案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