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篮球意识的探讨和培养

时间:2022-09-30 01:03:13

论篮球意识的探讨和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1-000-02

摘 要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自觉地有目的地运用控制、认识与行动的能力。篮球作为一个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能够灵活地运用综合性各项技、战术,这就是意识,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训练、比赛的积累。本文从实践出发,在强调篮球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分别在技术、战术训练中强调在观察力、判断力、动作效应等方面重点培养。

关键词 篮球意识 篮球比赛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篮球作为一个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从事篮球运动,被认为是篮球运动员精髓的篮球意识也越来越被重视。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的对抗项目,需要在激烈的对抗中求胜,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任何技术的发挥,战术配合的实现,都离不开篮球意识的作用,多年来,各级教练员和篮球人士已经认识到篮球意识对现代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并将篮球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和训练的重要课题。

一、对篮球意识的理解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自觉地有目的地运用控制、认识与行动的能力。它是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是运动员长期的篮球学习、训练和比赛中逐渐培养和提高的,被认为是运动员的精髓。意识越强的运动员,其应变能力越强。篮球意识说来是抽象的,但它具体表现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变化之中,对于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来说,技术是制胜基础,战术是手段,整体产生力量以及素质作为保障。篮球运动也不例外,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应注重三个方面:正确应用各项基本技术的意识;战术配合意识;参加整个篮球运动的思想意识。

二、“篮球意识”的形成

运动员正确“篮球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比赛和训练自然形成,也不是通过几次理论课或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场上意识的专门训练所能获得的。而必须要重视在整个篮球训练过程中,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训练的同时,始终贯穿“篮球意识”的培养,从而使运动员具有在比赛中自由而正确地驾驭技术支配战术行动的意识和才干。因此,意识的培养不能靠自然形成,必须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严格要求。

三、在技术训练中反复进行“篮球意识”的熏陶与渗透

(一)在练基本技术的同时,渗透意识的培养

在篮球的技术训练中,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多练,特别是技术的主要环节更要多练,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运力定型。并注意及时过渡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要按照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加以训练。在训练中必须重视潜移默化地进行意识熏陶,把学、练与用、变结合起来。运动员在比赛中用正确“篮球意识”作指导,使技术、战术在运用与应变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二)培养观察能力是形成正确“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对任何一项技术动作、战术的运用,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间内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为此在技术训练中的初期就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特别要求运动员能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采取有效动作。训练时应注意:

1.加强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训练;

2.技术训练中,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

3.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运动员通过场上的观察预测,掌握对方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规律,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从心理学角度讲,运动员必须具备在篮球上进行感知、分析、判断和思维等综合性心理活动的能力,就能准确的判断出对手的配合意图,有的放矢,调动对方,避其所长,攻其所短,采用针对性强的进攻和防守对策。在防守的技术训练中强调“观察判断,意在动前”的防守意识,就是防守对手的意图应在防守对手动作之前,只有做到根据对手的意图,采取先发制人的防守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攻击性防守。如果不注意观察判断,及时发现、分析对手意图,一味盲目地跟随对手动作进行“应答性”防守动作,就很难摆脱防守固有的被动性。

(三)在对抗性训练中,培养正确“篮球意识”

篮球比赛十分激烈,对抗性强,瞬息万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然而,每个动作在运用中从结构特点到运用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同一动作在对手不同制约条件下,都可能造成动作结构、形态上的变异。这就要求运动员要具有“对抗观念”。要求在正确动作规格基础上做到更具有实战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各种因素反复刺激下,巩固、运用与发展技术,形成独特的技术特点,增强正确“篮球意识”。在激烈的攻守过程中,利用技术动作的幅度、速率、节奏、方向、位置和真假的变化,造成“三差”来调和迷惑对手,从而在比赛中主动制造战机,提高攻击效果,增强在实践中运用与应变技术的能力。

四、在战术训练中强化“篮球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个成队比赛的项目,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发挥全队的优势,不然全队水平很难提高。除结合整体意识和正确运用技术的训练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运动员参加比赛,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通过比赛可使队员对复杂的比赛情况有正确的分析能力,能识破对方队的意图,加强本队队员之间的默契,以使已掌握的动作技巧和战术意识能根据场上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起来。

(一)树立快攻意识

快攻是我国篮球运动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篮球进攻战术中,由守转攻时,首先应争取一切机会发动快攻。而发动快攻。又要首先加强快攻意识,这就要求每个运动员都要有快的欲望和配合能力,要充分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创造机会。这要先靠平时在思想上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地反复磨练、强化,以加强队员的快攻意识,这样就能在比赛中,力争一切时机,最大限度地发动快攻;反之,如快攻意识薄弱,即便具备快攻的技术能力,也会丧失许多快攻时机。

(二)牢固的进攻意识

随着篮球攻守转换速度的加快,各队都重视对快攻的抑制和制约,这就要求在进攻中两条腿走路,既能打快攻,阵地进攻也能根据其普遍规律,采用各种移动进攻的战术配合,实施有效的攻击。阵地进攻中战术配合的规律,不外乎是在前锋、中锋、后卫之间所做的掩护、策应、传切、突分等四种基础配合上的各种人员的多少,方向、位置、角度、路线以及时间、空间的变化。

运动员在掌握战术配合规律的同时,还要明确:五个人都必须协同地有节奏地在移动中进行配合;队形部署,要保持一定的纵深距离;强侧与弱侧人员的流动要合适,做到点面结合;一经同伴投篮结束进攻,要组织抢篮板球争取第二次进攻;个人持球不宜久,要以球转移和人移动相结合调动对手;一旦结束进攻(失球或投中),要及时组织转防措施,“保持攻守平衡”。运动员具备以上意识,掌握战术配合的一般及自己队的具体配合中的特殊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的,使他们之间的基础配合更熟练,运用更灵活,有针对性的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使“篮球意识”建立的清晰、牢固,更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继续创新上升。

(三)防守意识的培养

近几年来,世界篮球运动向高速度、高空优势、高难动作发展。进攻技术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防守技术、防守战术也要有新的创新与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南斯拉夫等国家研究和提出了防守要“以球为主,球、人、区三位一体”的防守战术体系。加强对球的争夺,抑制和破坏进攻配合,提高获球的机会,增加进攻次数,争夺更多的得分。它充分体现了防守的主动性、灵活性和攻击性,它对运动员的防守技术、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防守者视野范围扩大,具有快速反应判断能力和协防意识;还要求全队集体防守组织更加严密。防守队员不仅能看到自己的人和球,而且能观察其他人的移动配合情况,并在必要时敢于大胆放弃自己原来的对手或区域去补防或抢断对方传球。

要贯彻“以球为主,球人区兼顾”的防守原则,在训练中除进行个人防守能力和协同配合外,在意识方面也应同时提出各种要求:积极地进行抢位防守的意识;失去球权后,立即进行防守的意识;打破固定看人界线的意识;对持球人的防守,应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机动变化,采取措施,起近防守,做到防投、影响控制对方传球和借机抢断的意识;对无球人防守包括:强占断球路线,随时准备断球的意识;护送的意识;队行机动变化育识;抢篮板球及反击意识。

五、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训练是培养“篮球意识”的有效手段

在训练中存在技术训练与意识培养脱节现象,还存在着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截然分开的现象技术是无止境的,而技术训练脱离比赛的各种战术配合,孤立地练技术,这正是目前有些队员单个动作很漂亮而不会运用的根本原因。篮球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应当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在训练中既要抓单个技术动作,更要抓配合中的运用技术,例如,结合快攻情况的长传,结合供中锋的各种缩传,这就不仅是动作正确与否的问题了,还涉及到了时机、方向的选择、力量、假动作的运用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要求在刹那间经过大脑分析、判断之后,做出恰当的反应。这个过程,也正是结合技术练习,进行正确篮球意识培养的过程,因此不止是教单个动作,还要教在各种攻守情况下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动作。

六、重视文化和理论的学习

实践证明,智力训练已成为现代科学化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智力的发展是以知识为粮食和原料,并在进一步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过程中发展的。没有知识,就难以论证、思维和创造。而具有广泛知识的人才易于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创的意见。这对提高篮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形成,是在实践中,作为大脑机能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智力与有关知识的结合。目前,我们的运动员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这不能不影响战术意识的提高。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对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篮球发展趋势和比赛的规律就很难理解;比赛时,在技术运用上就会缺少灵活性和预见性。

七、结束语

篮球意识直接关系到运动水平的提高。篮球意识属于运动心理学范畴,但它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与技术、战术、素质、智力多方面结合起来才行。在训练中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大力发展观察力和思考力;训练时要狠抓基本技术,结合实践,加强对抗性训练,在复杂、困难的条件下锻炼运动员的意识、意志和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国雄.篮球运动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

郭永波.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对脑瘫少儿游泳教学原则的探究 下一篇: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标准化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