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质检者的角度看如何有效备考

时间:2022-09-30 01:03:11

从高考质检者的角度看如何有效备考

笔者参加过几次高考质检工作,还亲自参与了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和高考阅卷的质检工作,调阅了大量考生的试卷,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切的感触与感悟,对师生在复习中怎样提升备考效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现我将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与同行交流,希望对老师、同学们如何有效高考、高效迎考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吸取惨痛教训,避免陷入误区

从大量高考试卷中可以发现常有考生在答题中因为陷入误区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惨痛的教训值得认真吸取,避免重蹈覆辙。

1.学生答题逻辑性、层次性及字迹的清楚度、卷面的整洁度将直接影响试题的得分。高考评卷工作从6月9日开始,至6月19日结束,其中9~11日为制定评分细则、组织教师试评阶段,12~18日为正式评卷时期。参与文科综合政治学科评卷110人左右,在短短的一周时间要评完近18多万份试卷,每份试卷至少两评,有的还要三评,学生答题逻辑性、层次性及字迹的清楚度、卷面的整洁度将直接影响试题的得分。

2.不能准确把握设问指向和科学提取有效信息是考生审题角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39(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有的同学用辩证法,有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没有搞清楚设问的角度和方向,导致失分。

3.答题中不能科学调动和建构知识、缺乏回答不同类型试题的方法、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联系、思维缺乏开放性和深刻性是影响得分的主要原因。39(1)考察的是一道“外来文化本土化”的问题,这种问题回答的核心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恰恰是核心所在,因而正面回答更易得分,但很多考生答得不到位。

二、查找失分原因,寻求解决对策

通过高考质检可以看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基础不牢。如39(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述理由。本题学生回答赞同的,对于“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这一知识点很少能回答。

2.名词术语使用不当,表述不准。专业术语是学科素养的体现。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专业术语,要求我们准确运用。通过质检可看到,学生这方面能力较为欠缺。例如:39(2)答案应该为“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但有的同学表述为“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还有的同学表述为“认识具有客观性”。

3.设问用意解读不明,思路不清。设问没有弄明白就急着答题是一些考生的通病。例如39(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很多考生回答思路混乱,直接回答“反对”、“支持”,还有同学不知道这是哲学题,答了很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还有很多考生回答的不是“怎样做”,而是哲学原理部分的内容。例如“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等内容,没有搞清楚设问的角度和方向,导致失分。

4.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分数不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表现得很不平衡。38题应该说整体难度不大,是学科内一种综合式问答,综合能力强的考生能够有很好的解读。39(2)表现得最明显。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对于“争论”这一信息的解读,很多同学没有,“由于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这一知识点被多数同学忽略了。

5.答题习惯不好,规范性差。在平时教学中,尽管各校教师注意总结审题和答题方法,但缺乏对考生进行系统和规范的训练,使得这些方法难以内化为考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此外,一些考生应试心理素质不过硬,存在考试焦虑、情绪浮躁等不良情绪状态,面对试题的背景材料,不能仔细阅读,漏掉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还有一些考生存在经验主义错误,看到似曾相识的试题情境凭感觉和经验作答,不能认真细致地解读和提取信息、理解设问指向,导致答案有误。

三、提出备考建议,明确努力方向

通过以上对2013年高考政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今后复习备考与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近年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知识考查方面,重视基础,考查能力”,高考政治在设置题目时注重能力立意,而能力的形成,一方面依托于扎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训练。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需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答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逐步培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取信息的能力。

2.处理好热点与考点的关系。近年高考试卷特点之一是“在材料选取方面,关注热点,考查能力”,2013年政治试卷中时事政治占了46%的分值,2012年占68%的分值,基于政治学科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师要重视热点,用活热点,做好考点与热点的有效对接,找到考点与热点的结合点,以此确定高考重点,做到以热点引考点,以考点析热点,做到考点、热点、重点“三位一体”,做好“拉近”和“渗透”工作。

3.处理好思路与套路的关系。政治主观题基本思维模式有三种,即“是什么类”、“为什么类”和“怎么办类”,复习备考中教师既要重视答题思路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规范答题,更要重视答题套路的掌握。这里的套路类似于网络提供的“模板”。掌握了套路就掌握了答案的建构规律,学生解答时,能够根据题意,按一定的思路、程序思考和组织答案,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怎么论证、扣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路才更为清晰,答案才更有条理,高考时才能见题不慌、解题不躁、答题不乱。

4.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主干知识是“点”,一般知识是“面”,复习备考要以“面”为基,以“点”带“面”,“点”上落实,“面”上覆盖。教师帮助并教会学生建构“知识库”,并能做到想一点、连一线、带一面,取得一线串珠的效果,达到纲举目张的目的。为此,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做到点要讲清、明理会用,线要连好、条条清晰,面要织全、精梳细琢。

上一篇:浅谈怎样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体育教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