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少儿美术创作的有效结合

时间:2022-09-30 12:55:29

谈信息技术与少儿美术创作的有效结合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的理解中,这种创新意识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就是想象丰富、表现手法独特,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绘画创作常常与人物活动有关,对于小学生来说,人物造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告别了幼儿时期的稚嫩,步入少年的行列,他们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于人物造型,不屑于低年级时稚拙的表现方法(如将人头画成圆形,将身体画成方形等),但人体结构复杂,动态千变万化,比较难掌握;他们喜欢临摹卡通漫画,容易形成人物造型概念化的模式,不利于创作出生动的、具有个性的关于人物题材的美术作品。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创作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高年级学生多视角发掘人物画创作素材,尝试解决中高年级学生不喜欢画人物的问题。

以下是具体的做法和效果:

一 信息技术与写生有效结合:体验人物写生乐趣,收集创作素材

中高年级的学生喜欢真实的人物造型,我经常利用电脑让学生欣赏生动、色彩丰富的人物画,但学生绘画起来,还是会出现人物动作生硬、表情呆滞的情况,这是由于平时缺乏细致的观察与写生,创作起来难免出现 “眼高手低”的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写生能力很重要,我根据学生的绘画基础设计了肖像写生、半身像写生、全身像写生与速写等课程。所有课时的绘画工具和方法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完成作品后选择每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扫描进电脑,在投影幕上显示进行评价,学生每次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看到滑稽的画面则引起一阵阵的欢笑……经过阶段性人物写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明显得到提高,绘画作品有血有肉。信息技术让学生快速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进展及不足,因而能有目的地训练、提高。

二 信息技术与日记画有效结合:细微之处见真情,以微观的角度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人物画创作的灵感

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速写利于收集创作素材,如果两者结合,同时锻炼学生寻找、发现美的“眼力”则更好,画日记画是很好的办法。生动的美术作品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要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细节,必须用心去观察,很多学生欠缺的就是这种耐心。日记画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经常观察一起生活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将自己认为值得珍藏的趣事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下,然后输入美术室的电脑。课堂上,我将这些照片用投影幕放出来,让学生各自描述:有人说某天看到老师在图书室看书,叫了几声“老师好”她才猛然抬头;有人说某天早上刷牙时看见镜子里的自己很滑稽;有人说某天妈妈在炒菜,阵阵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原本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在他们眼里突然有了新鲜的元素,我趁热打铁地小结:“同学们只要用心去发现,平凡的生活处处绽放美丽的小花,拍照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还有没有另一种方法?”学生异口同声说:“画下来!”“对,绘画还可以进行艺术处理,可以比照片更精彩,这种用绘画形式记录每天发生的趣事的方法叫日记画,日记画帮助我们收集生活素材,对美术创作很有帮助。现在,你们就将你认为珍贵的生活片断画下来吧。”

电脑和数码相机成了学生创作的好帮手,不少佳作都出自描绘日常照片情景的生活小品。

三 信息技术有效再现精彩游戏,激发创作热情:从喜闻乐见的游戏中选取熟悉的人物活动题材,让美术作品充满愉悦的感染力

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小伙伴们常常在一起玩游戏:捉迷藏、跳山羊、跑步比快等都是学生喜欢玩的项目,因此体验深刻,无疑给美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但玩归玩,学生要画出来就犯愁了,因为集体游戏参与的人多,人与人动作联系紧密,不仅人物动态要处理好,构图、色彩都应仔细斟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观察整个活动场面,创作时有主次地表现相关的人物。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分组活动:由3个小组分开玩不同的游戏,另外3个小组则分散观察、用数码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照,二十分钟后角色调换。课后将数码相片输入美术室的电脑,进行整理。第二课时将照片用幻灯显示,再现活动场景,重温游戏的热闹气氛。创作前,让学生明确画面的“主角”(玩游戏的人)和“配角”(观看的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构图,根据突出“主角”的原则,适当添加观看游戏的人和背景,渲染热烈的气氛。

由于有活动体验、再现活动情景的环节,学生很快领悟了构图法则,并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关的表现方法,作品生动鲜活,个性鲜明。

四 利用网络关注本土文化、城市变化、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效培养灵敏的绘画触觉

每个城市都有本土特色,既是宝贵的文化财产,也是美术创作的丰富源泉。怎样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关注城市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呢?课前我告诉学生将进行关于广州风土人情、城市建设等知识的竞赛,让他们回忆节假日里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同时关注现阶段社会上沸沸扬扬宣传的一些正面的事件等,从报纸、网络上寻找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做好准备。课堂上,先由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然后竞赛开始:①介绍:各小组代表在限定时间内网络、投影等介绍有特色的资料(如五羊的传说、花城的由来等),由其他小组投票得分;②必答:各组代表分别向其他小组提一个问题(如什么时候逛花街?什么节日赏灯?等),答对加分,答错扣分;③抢答:由我出题(如广州亚运会举行了一些什么活动?游珠江什么时候最好?等),先答者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将三个环节的得分相加并排名次,分发不同的奖品。在分数和奖品的激励下,学生兴致很高,每个小组都希望得第一名,因此课前准备的资料都很充足,各组势均力敌,直到下课仍意犹未尽。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上一节课获得的感受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创作主题,然后幻灯展示画家和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宽构图与色彩处理的思路,最后放手让学生创作。

由此可见,让学生运用网络自主了解广州的本土文化,感受更深刻,利于培养学生灵敏的绘画触觉。体现在作品上富有生活气息,感染力强。

结语: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尊重发挥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以及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而进行美术教学活动。让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上一篇:如何在美术课堂上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 下一篇:冼星海抒情独唱歌曲创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