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30 11:12:31

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及应对策略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中,我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和传统技术企业受冲击较大,而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则显示出较强的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提出消解策略。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技;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68-01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其目的在于获取潜在超额利润。它主要的理论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或者新技术。中小企业是否能实现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及优势

1.1 运作灵活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更新快、及时应变的特征,能够及时地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活动。多数中小企业积累了在大企业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的经验,善于开发大企业不能顾及的技术领域,占领由于大企业经营必须考虑规模效益不愿意进入的边缘市场。

1.2 技术创新周期短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和设备手段相对落后的实际,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以模仿为主,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大大缩短了技术创新的周期。

1.3 组织机构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和松散,上下级之间沟通迅速,经营管理权相对集中,这有利于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做出技术创新决策。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灵活,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更为直接、具体,有利于激励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

1.4 法律法规提供了制度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这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

2.1 创新观念存在偏差

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存在重销售、轻技术倾向;不愿在技术创新上增加投资,创新意识淡薄,对企业的发展缺乏远见卓识。有的企业家虽然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创新的信心不够,技术创新项目的预见能力、理性决策能力,加上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对创新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技术创新方面无所作为。

2.2 融资难,技术创新人才缺乏

由于我国加大了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各专业银行陆续向商业银行转变,银行更加讲求资金的安全性。而中小企业的服务的动力。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等级普遍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一定风险,银行对中小企业缺乏融资的动力。我国的多数中小企业经济实力薄弱,经济效益不稳定,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低,对专业人才吸引力较低。

2.3 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亟待健全。目前我

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很少覆盖到中小企业,如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支出税收优惠等。中小企业受制于各方面的条件,难以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大企业进行公平竞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侧重于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忽视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政策的制定既没有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也没有考虑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的消解策略

(1)优化技术创新的金融环境。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中用于中小企业的比例;建议银行创新金融品种、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允许中小企业按有关规定用知识产权和有效动产作为财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建立高效的贷款抵押流程管理体系。

(2)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需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机制,选用引进有战略眼光、创新胆识的人才。增强企业自我投资机能。制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到中小企业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科技人员因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而获得的各种奖励、奖金、津贴以及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技术发明、成果转让的所得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进行员工培训。

(3)坚持市场引导的原则。政府要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说政府要代替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关键是要明确政府扶持的方式和方法。如果用行政的力量来扶持企业,实质上不是扶持,而是代替。政府不是要加入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和实施之中,而是要营造良好的条件、环境和机制,让中小企业自由选择,根据市场的原则自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贯彻十分必要。对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外泄等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来对企业“搭便车”行为进行规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和风险投资机制。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不仅仅是保护知识产权,渗透在知识创新的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的全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创新。

此外,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应当是长久之计而非权宜之计,只有很好地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仝玲玲,杨青.中小企业创新方式及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

[2]高文兵.提升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

[3]王长海.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保障[J].改革与战略,2010,(1).

上一篇:三种竞争战略与价值交换模型分析 下一篇:科学观发展视角下火电工程档案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