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服务现状及分析

时间:2022-05-25 10:00:36

第三方物流服务现状及分析

摘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新兴服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注意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现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059-01

1 第三方物流企业概述

1.1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它具有丰富的物流专业经验和技能开发的能力。可分为资产型与非资产型两类企业,也可分为运输、仓储、综合物流等企业类型,属于服务企业。其服务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差异性、无专利性、功能集成性等基本特征。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没有货物,是为客户的物流作业提供管理控制和专业化服务作业的公司。

1.2 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

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范围很广,它可以简单到只是帮助客户安排一批货物的运输,也可以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传统企业所能提供的仅是单一、脱节的物流要素,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能够将各个物流要素有机整合起来,提供系统化、系列化的增值服务。

2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现状

2.1 信息化程度较低,服务效率不高

建立一个高速畅通、动态互联的物流信息系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其各项职能相互协调并保持高效,实现与其他企业联盟进而使得物流服务综合化的必要条件。很多物流企业仍采用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服务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

从2008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中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订单处理、配送管理和其他。这些传统的物流服务中,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模块所占信息化的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从2006年的25.5%和38.7%上升为2007年的33.8%和42.7%。企业新增的设备管理模块所占比例达到30.2%,但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模块仍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模块,可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基础的层面。

2.2 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较差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功能来看,当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础的比例较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85%来自基础,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服务的持续改进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一体化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增值服务尚处在发展阶段。

从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来看,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服务质量的问题,只有优质服务的物流商,才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较小,直接影响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主要体现在:服务的稳定性差;响应速度慢;服务价格高;不能满足临时需求;企业信用差等方面。据调查,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较低,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表示满意,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2.3 服务渠道不畅,服务网络不健全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小,服务网点少,交通运输不畅,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物流企业和客户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物流服务仅限于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服务范围局限于几个分散的网点,辐射面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不能形成畅通的物流渠道;而物流的基础设施如路网、港口、机场、物流中心等物流节点的建设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渠道的拓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

2.4 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服务理念

现代化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具备必需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方物流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服务意识、服务理念与市场要求相距甚远,缺乏市场开拓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需要培养大量第三方物流人才。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的物流,专业化的物流需要专业化的物流人才,目前在专业物流人才培养上与企业的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策略

3.1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EOS、DSS、GPS、RF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的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链接。实现物流信息化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包括电子采购、电子分发等)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定全面的资源计划。

3.2 开展物流增值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更广泛更专业的物流服务,目前,增值服务已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服务内容和实现方式越来越获得客户的青睐。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最能体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竞争力的是三类独特的增值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即客户增值体验、物流解决方案和IT服务。

3.3 推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完善服务网络

基于企业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结成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到客户企业的供应链和供应网络才能提供集成化、一体化的高水平服务,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进而提高客户满意度,拓宽服务渠道,确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竞争优势,达到双赢效果,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企业并购,组建行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等方式来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4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服务理念的创新

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是一项紧迫的历史任务,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专业物流发展模式,需要培养物流专业人才,实现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第三方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政府支持,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和技能鉴定标准,整顿物流人才培训市场,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培训认证工作;(2)搞好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迅速培养现代物流师资队伍,使物流专业设置适应第三方物流行业特点和就业岗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3)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使物流人才结构与市场需要相对接;(4)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成功人士的经验,建立现代物流管理规划、运作和咨询体系,以实现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物流人才的目标;(5)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 总结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物流行业组织形态,在全球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蓬勃发展,机会和挑战并存,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主体,应不断改进自身的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开展增值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建立和完善服务网络,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英.第三方物流发展原因及价值分析[J].物流经济,2008,(1):50.

[2]骆温平.物流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何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8,(2):77.

[4]陈建校,方静.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变迁与发展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7):66-67.

[5]刘博宇.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上一篇: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加强制度建设 确保油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