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时间:2022-09-30 10:51:05

浅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摘要: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不断加强,质量监督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本文就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现状,以及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解决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问题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has been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quality supervision work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while also facing many problems. The existing status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sures for quality supervision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to solve.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problem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TV5

引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 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在正确使用国家投资、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力提高监督人员特别是有关领导的质量意识,是质量监督工作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和机制是质量监督工作的保证;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质量监督工作的关键。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现状

1.1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1.1第一阶段:自评阶段,这一阶段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特点为高度的政企合一体制;第二个阶段是政府管理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工程质量纳入国家监控轨道;第三阶段是市场监管,这一阶段以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为标志,政府的角色由责任主体转变为了监督主体。

1.1.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难以对质量责任主体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 质量责任主体的违规行为也得不到执行、有效的惩罚。且政府的监督工作偏重于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 已经难以使监督工作做到全面, 准确。

1.1.3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范围主要是施工阶段, 而对其它阶段监督力度不够,比如勘察阶段, 这样不利于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监督控制。 因而政府的质量监督方式过于具体, 这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力量很有限, 影响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1.4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方面同样存在着法规体系不完善、 信用体系不健全, 存在市场危机等问题。 目前我县对工程保险、担保、 信用等方面的法规体系还尚未完整, 对于担保项目和强制性保险的规定尚不全面。

1.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的难题:

1.2.1经费紧张。从2009 年开始,国家取消了质量监督费,并规定质量监督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各地财政部门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没有工作经费,根本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

1.2.2手段落后。目前我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由于经费不足,质量监督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一直较差或缺乏,现场检查基本依靠“看、听、摸”的简单办法,远不适应水利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

1.2.3力量和设备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的限制,我们的技术力量始终不足,现有人员专业培训机会极少,知识更新水平提高缓慢,质量监督的技术支撑比较薄弱,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现有设备滞后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直接削弱政府监督的权威性。

2. 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建议

2.1确立监督机构地位, 纳入行政管理序列管理。在国务院的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行监督管理的制度”。 水利工程监督应该成为各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基本管理工作,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履行质量监督职能, 其在工程项目质量监管的执法地位应与水力行政主管部门是一致的, 原则上应从事业单位分离出去, 转归行政管理序列。 按照建设部颁布的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 规定,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发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工作性质属于监督管理类,代表政府行使监督职能。将监督机构纳入行政管理序列,符合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思路。

2.2 健全监督机构, 分清监督事权。目前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站还严重存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设置独立的质量监管机构,去除不相匹配的环节。 水利工程涉及专业繁多,可配备水污染治理、 水环境工程、机电和电气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将工程的质量监督环节交由与参建项目法人的同级质监机构来履行;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工程,应由参建项目法人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质量监督。

2.3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监督的软实力。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要保证监督的公平、公正 ,做到公正廉明,不 ,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

2.4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和经费来源。水利部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设置和组成有比较统一的规定,但由于各地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认识、理解和支持程度不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组织形式、人员结构和经费来源不一致。在性质上:有的没有编制,以某个部门或某个人为主,其余是其他部门的人员组成的联合体;有的有编制,与某个职能部门合署办公;有的有编制,机构独立 在人员经费上:有专职的;有兼职的;有自收自支;有差额拨款的;有全额事业的 要想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必须明确质量监督机构性质,有必要将所有质量监督机构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取消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情况,监督机构只有不再与被监督对象直接发生经济关系,向财政全额拨款方式转变,才能使监督机构职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2.5加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学的信用体系。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熟经验, 有效的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制性担保和保险制度。同时制订健全的、 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 推进建设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2.6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政府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不可少,政府是依法监

督行政的责任主体。政府作为直接的技术责任主体,政府的监督具有强制性,政府必须对水利工程实行全面的强制性监督,纠正和处理违反水利工程质量法规的行为,使政府始终处于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领导者和仲裁者的地位,实现向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实行对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全要素和全覆盖监督,不断加大政府的工程质量监控力度。改革必须保证质量监督不断完善,必须稳步慎重。整个监督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加强,要做到监督体系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3结语

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管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细节性的问题渗透方方面面,在满足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审美需求的同时, 应该依靠科技的进步,提高工程的质量,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有关制度,正确的认识并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使水利工程在稳步向前发展的同时,最终以高效率、高质量服务于广大人民。

参考文献:

[1] 宋波, 苗后营, 路松. 浅议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J ] . 江苏水利 , 2 0 1 0 .

[2] 尹学军 .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工程质量, 2 0 0 6 ( 9 ) .

上一篇:浅谈热能存储技术在建筑采暖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新疆节水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