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一直在聆听

时间:2022-09-30 10:43:05

从编辑部收集的“读者评刊表”中,我们读到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大到如何办刊,小到栏目调整,每一条、每一句都充满了读者对杂志的关爱之情。这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掩卷长思,在《旅游纵览》编务会上,杂志社社长张德志反复强调:要倾听来自普通读者的声音,要和大家互动起来,保持刊物的活力。

哈尔滨的姜明喜老师建议杂志社应经常召开通联会,以提高特约摄影师、撰稿人的素质。说得没错,作者队伍是极为重要的一支办刊力量,也是刊物与读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多年来,作者团队热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功不可没。我们向你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也希望作者们更多地了解我刊的特色,提高自身素质,杂志社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作者队伍的沟通和培训。

贵州的宁新华老师希望:长篇文章尽量减少,增大信息量。我们会注意,多发一些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安徽的唐安泽老师建议刊登些当季的旅游摄影资讯。这点我们已经有了调整的计划。有的读者建议增加《编读往来》栏目页数。我们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并作了认真研究。作为和大家心连心的朋友,我们在编辑每一期杂志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过那么多的好文章要登,而杂志的篇幅又有限,只好在精益求精上多下功夫。安徽的汪华标老师希望多增加短途游、周边游的介绍。这个建议也很好,可惜汪华标老师的建议太短了,只有一句话,如果有什么好的方案,还请告诉我们。为广大喜欢生态、旅游、摄影的读者服务,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云南的马彦老师问道,很少看到云南的优秀旅游文章,能考虑一下吗?我们说,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不过,希望云南的作者们多多投稿。还有的读者希望把刊登的“生态摄影家”的通讯地址告诉读者,以便及时联系、交流。这个建议也很好。今后,只要生态摄影家本人同意,我们会把通讯地址告诉大家的。

令我们特别感动的,是在河南郑州曾担任了8年旅游杂志编辑的朱林老师,他在肯定了刊物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建议刊物风格不要拘泥于传统规则,增加杂志的时尚性、丰富性和引领性,注重青年旅行者的需求。我们对这位多年来热心于旅游媒体行业的资深编辑表示由衷的敬意!并将按照您的建议尽快做出调整。

一张张评刊表代表着读者们的千万颗心。心与心的对话产生了心与心的沟通,一本《旅游纵览》把心与心印到了一起,此时涌起的情意比亲人还要亲。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你们的声音,我们一直在聆听!

网友来信

旅游纵览网,每天的牵挂

2011年8月中旬的一天,在网上浏览,无意中看到了《旅游纵览》杂志有网络版的消息,便打开网站一看,界面宽松、大器,大智的简洁,色调和谐。从频道到栏目,有“关注”“主打”“专题”“摄影月赛”“征稿”“杂志”“专栏”“订阅”“栏目”“特约摄影师”“论坛”“电子杂志”等频道,频道下有着丰富的栏目。如“论坛”频道,设置了“在线投稿”“影赛专区”“生态视界”“风景如画”“人文纪实”“佳作推荐”,特别是还开通了“影友交流”栏目,这些对我这种喜欢发点自己平时拍的片子和交流探讨的网友找到了自己的所爱。从8月16日我在“影友论坛”上发第一个贴子到10月31日,我就发帖16篇。

我与“旅游纵览网”结缘已经2年多了,它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亲密朋友,我每天与它接触,上网看生态摄影作品,看生态旅游推荐文章,看旅游业动态资讯,与网友们讨论当季的最佳旅游目的地。我每天牵挂着它,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网友们走近“旅游纵览网”,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旅游纵览网”,在网站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参与到《旅游纵览》杂志的作者队伍中来。

——张林伟

上一篇:韩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休学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