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声音

时间:2022-07-22 10:56:13

诗歌与童话,对于陈诗哥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有一个很好的比喻:“诗歌与童话,对我来说,就像天使的两只翅膀,一个带着快乐,一个带着忧伤。”

是的,在陈诗哥看来,诗与童话的界线并不那么分明,甚至,是无区别。好的一首诗和好的一篇童话,同样是上帝的声音。而他,把上帝的声音翻译成诗歌和童话。

上帝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陈诗哥的耳朵里,上帝的声音可能千姿百态。这个声音有可能是风声,陈诗哥把它翻译成《风居住的街道》;也有可能是青草生长的声音,《青草国的故事》便是青草生长的声音的译文。所以,在陈诗哥的作品里,我们可以听到风吹的声音、青草生长的声音。

在陈诗哥的童话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诗歌的特质。这来源于陈诗哥本人对于童话的理解。在《相信童话》一文中,谈到李白的《静夜思》和安徒生时,他认为,《静夜思》就是童话,安徒生就是伟大的诗人。因为,《静夜思》拥有了童话的简洁与乡愁,而安徒生的童话,又给了我们诗一般的美妙超然。

我们不难在他的童话中找到这些发现。在《一句话》中,“它飞过高山,大声说:‘我爱你!’高山昂起头,吼道:‘我也爱你!’它飞过雨中的森林,大声说:‘我爱你!’森林举起湿漉漉的拳头,吼道:‘我也爱你!’它飞过大海,大声说:‘我爱你!’大海汹涌着波涛,吼道:‘我也爱你!’”这是诗歌的韵律。《在我睡着之后》,“在我睡着之后,彩虹跑来看我,于是我就做一个美梦。在我睡着之后,乌云跑来看我,于是我就做一个黑黑的梦。在我睡着之后,一个奇怪的东西跑来看我,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同样地看到了诗歌的修辞和语言节奏。语言在陈诗哥的童话中,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也许可以说,它就是一首诗歌。《如果上帝是个孩子》,通篇看来,说它就如一首孩童喃喃自语式的畅想曲,也未尝不可。

在陈诗哥的童话世界中,是没有复杂的故事寓意的,只有直至心灵的赤子之心。

因此,读陈诗哥的童话,不能分析思考,而只能用心灵。语言在陈诗哥的童话世界中,是如《静夜思》般单纯而一尘不染的。这种语言构成的童话世界,就是作者的思想轨迹,对于故事的情节来说,它未必完整,惊险,但如行云流水般叮叮咚咚,富有审美,弥漫着如诗般纯净的孩子气息。

童话的世界离我们有多远?陈诗哥认为,世界是建立在一本童话书上的。

因此,在他的童话世界中,他一直试图努力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你就能活在童话当中,即从寓言世界重返童话世界。

陈诗哥区分了孩子和儿童两个概念,后者是一个生理概念,人不能重新成为一个儿童,因为人不能返老还童。人却可以重新成为一个孩子,在这里,孩子是有启示上的意义。陈诗哥这样定义孩子:“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孩子:孩子是指最初的人,也就是有一颗温柔、谦卑的心,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喜欢不义。他对事物有着直接的喜爱,而非仅仅拥有一个概念。他可能是一个弱者,不会对别人造成攻击。他可能90岁,也可能只有8岁。他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喜爱,凡事宽容。”

而这样的孩子,是永远可以重新开始的。

然而,陈诗哥却发现:“令人伤心的现实是,如今不仅大人不像孩子,就连儿童也不像孩子。”

所以,如何让大人和儿童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便是陈诗哥思考的命题。

成为一个孩子,就能经历心灵的奇迹,拥有无限的可能,例如《大海在哪里》的小男孩就亲历了奇迹:一个池塘变成了一片大海!然而,这个奇迹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愿意蹲下僵硬的身子,弯下高傲的腰,重新回到一个孩子的高度,透过孩子的眼睛察看世界。

陈诗哥对奇迹是了如指掌的,因为他是懂得孩子的。正因为他懂得孩子,所以他的童话处处见证奇迹。如《几乎什么都有国王》《天空的故事》《一万个我》《在我睡着以后》等等。陈诗哥的童话世界在浩瀚的想象空间中展开,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自然万物,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有了无数神奇的故事。门、枕头、篮球、房子、窗口、鞋子……这些寻常之物,也纷纷展示着自己的生命形态,见证着神奇的一刻。

“相信童话,即相信一切事物”,源于这种对上帝的相信,陈诗哥的童话也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奇迹,这些奇迹不是魔法,而是来源于心灵的本质所折射的本然。

一切生命、一切物体所展现的,就是我们最初所看到的世界形态,它是那么有趣不乏味,单纯得就像奇迹,不,应该说,是一个充满了奇迹的世界。

在陈诗哥的童话里,我们可以处处感受到快乐与忧伤的两种情绪。

快乐与忧伤,似乎矛盾,却是统一的。这大概是因为陈诗哥身上的诗人与童话作家两种身份。

陈诗哥认为,童话的本质是快乐的,诗歌的本质是忧伤的。我们却时常发现,在陈诗哥的诗歌里,我们看见童话的快乐;而在他的童话里,我们看见诗歌的忧伤。例如在《骆驼的故事》里,那匹骆驼不停地说:“热啊,热啊,我的心热啊。”它从沙漠走到城市,从草原走到冰原,不就正是一名流浪诗人的形象吗?

为什么在陈诗哥的作品里,快乐和忧伤总是一起出现呢?陈诗哥曾说:“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是因为它拥有一种伟大的单纯。”我以为,这样的话语对于陈诗哥的诗歌,也是成立的。陈诗哥身上有一种单纯,单纯得有如镜子,可以折射出人世间最本真的两种情感:快乐和忧伤。

然而,在陈诗哥的单纯中,我们却看到一种深刻。《窗口的故事》中的窗口,为主人展示了无限的风景,而一朝离开,屋子顿时了无生趣,读书人也搬走了。窗口的故事简单而耐人寻味,我不由得会想窗口的寓意是否是人心灵的那一扇窗口?当关闭心窗的时候,再美的风景也将会陷入黑暗。而在《青草国的故事》《几乎什么都有国王》里,连武力与战争,最后都纯净地化为了诗意的吟唱和舞会。

因此,陈诗哥的童话,不仅仅适合儿童,更适合大人。大人在阅读的过程中的对孩子的一种回归,更能显现了诗哥童话的意义: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因为他认为,童话,是救赎。

而我想起了张爱玲的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不易,所以慈悲更难。如果不是因为懂得,所谓的慈悲就无从谈起,反倒成为了假慈悲了。童话也是如此。因为在现世,童话是那么容易被亵渎。

唯有懂得,才有童话的声音,才有上帝的声音。

我想,作为一名信徒,陈诗哥是懂得的。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

上一篇:高考考场议论文写作六注意 下一篇:东莞长塘小学实施绿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