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能住宅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2-09-30 10:39:20

浅谈智能住宅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摘要:从工程设计和实践出发,阐述了智能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实用、适用的原则,并对住宅智能化的系统构成集成网络接入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智能住宅;以人为本;适度集成;多网合一。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智能住宅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方兴未艾;关于智能住宅的讨论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智能住宅涉及到建筑、电气、通讯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智能住宅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建筑建设状况及工程实践,对智能住宅的构成和实施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智能住宅应“以人为本”

在当前智能住宅建设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技术先进而忽视产品的成熟可靠,对智能化功能贪多求全的现象。在决定智能化系统的方案时,并没有从住户的需要出发,而是将智能化作为卖点,进行炒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以技术为本的倾向,严重违背了智能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因此,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设计人员,都应该根据各个具体工程的特点,兼顾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理念和地区差异,在满足建筑安全、节能、环保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同,给业主以更大的选择空间,不能脱离实际,一味的追求高标准。近年来,智能化系统的内容越来越多,但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Internet

为住户提供信息化的高效住宅,是智能住宅的首要任务,因此,宽带网络的建设必不可少。通过社区宽带网络系统实现区内、外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并为住户提供网上证券交易、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

1.2 安全防范系统

这是智能住宅的重要内容,主要有入侵报警、出入口控制、访客对讲、停车场(库)管理、视频安防监控、红外探测、门磁窗磁、火灾和煤气泄露探测、电子巡查等系统。在住宅中应选用哪些安防产品,安装何种探测器,在什么部位安装,如何报警,如何控制,如何管理等都是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一般可设置访客对讲系统 、火灾和煤气泄露探测系统(仅在起居室和厨房),一、二层和顶层可设置红外控测防越系统。高级住宅可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电子巡查等系统。

1.3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

即以水、电、煤气三表自动抄送为核心的物业管理系统。有时还有热水、饮用水、暖气的远传计量。由于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供电局均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其远传集抄的最终实施还有待于建设单位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继续与之协商解决。目前,可以先建立热水、饮用水、暖气的抄表网络,对水 、电、煤气宜采用带远传装置的计量表并预埋暗管到位,暂不穿线联网,等条件成熟时再实施。有些地区的供电部门已实现电力载波远传集抄,则其系统设计可由供电部门自行完成。

1.4 家电远程控制系统

家电远程控制系统,尤其是家庭集中供冷供热系统的远程控制,是将来智能住宅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对单体空调、电饭煲、窗帘、洗衣机等家电进行远程控制的性价比还远不能被普通住户接受,短期内不应提倡。只有少量高级别墅可以酌情实施。

2 智能住宅各系统应“适度集成”

通过系统集成实现智能化是智能住宅与普通住宅最根本的区别。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是将子系统有机地组合起来,通过网络汇集各种信息,再把这些信息传送到需要的地方,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在传统住宅中,一般不设前文所述的功能系统,即使有,各子系统在布线、应用、管理等方面也是相互独立的,这导致各子系统使用大量的管线、设备,造成安装不便、材料浪费、工期拖延,有时甚至削弱墙体的结构功能,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各子系统之间无法通信,使物业部门难以实现对小区内各子系统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另外,其开放性、扩展性差,当更新和增加子系统时,都必须安装新的管线、设备,造成二次浪费及对建筑墙体的破坏,施工更加困难。

但是,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片面强调系统集成,不利于智能住宅的健康发展,反而会增加不必要的投资,增加系统维护和管理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因为过分要求集成,而导致各子系统均不能稳定可靠运行的状况。国内一些智能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若子系统都未过关,大集成就更无法保证开通率和运行完好率。因此,应切实做好各子系统及根据功能要求适度的集成,保证实用和适用。

系统集成的本质是信息集成,是资源共享,是管理的需要,而不是集中控制的需要。系统集成应根据具体工程的不同需求,将相关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各子系统的功能简单的堆砌起来。系统集成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各子系统的信息接口、协议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在订货时统一要求各供货商共同遵守技术协议,为集成奠定基础;

2.2 系统集成管理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和可维护性;

2.3 系统集成应根据不同需求分层次集成;

2.4 由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网络不应与其他系统的传输网络合用”。因此,火灾探测和煤气泄露探测不宜参与集成。

3 智能住宅应尽量做到“多网合一”

网络是住宅智能化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传输通道和进行系统集成的基础。因此,网络的选择和建设是智能住宅建设的关键。传统住宅小区的通讯网络通常分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三种,智能住宅小区的网络系统还要成倍增加。如果这些网络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分别组网,互不干涉,势必造成管线设备多、工程量大、造价高。而“多网合一”无论是经济性、开放性还是扩展性都是“多网并存”所无法比拟的。目前要实现“多网合一”,就技术和设备来说不存在问题。但在下列方面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各个传统网络的线路和设备各不相同,且分属不同的行业管理部门,从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规范规定来看,实施“多网合一”,首先要解决行业合作问题。

3.2 确定网络的接入方式:是利用电话网或有线电视网,还是建设综合布线网络。这几种方式均可实现网络接入,但各有利弊。主要的几种网络接入方式简单介绍如下:

3.2.1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可以建立在原来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但必须首先解决双向传输问题。其优点是网络频带宽、造价较低。它实际上是一个粗糙的总线型网络,用户要共享有限的带宽,若同时上网用户较多,会直接影响传输速度。

3.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网(ADSL):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芯双绞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数字信号。带宽固定,服务质量较高,造价较低,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接入方式。但是,因带宽限制,不宜传输CATV信号。

3.2.3 纯光纤接入网(FTTH):这是现时期接入网发展的最高目标,具有其他接入网无法比拟的高带宽、低损耗、低误码率、高保密性、高抗干扰性等同,但是其昂贵的建设费用让一般开发商望而却步,在大部分地区还难以推广。

3.2.4 综合布线网(PDS):也是光纤接入方式的一种。先用光纤接到小区或每栋楼的光电转换配线箱,再用五类以上铜芯非屏蔽双绞线配至每户。采用这种方式每户约能达到10M带宽。具备FTTH方式的大部分优点,但是综合布线的利用率低,且系统线材的寿命仅为 10-15 年,在刚开通的数年内的闲置将是一种浪费。

3.3 是“多网合一”还是“多网并存”,并不是绝对的,有条件“多网合一”固然很好,但是有的接入方式并不适合全部并网,个别网络也可以暂时并存。

4 结语

住宅智能化的目的是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先进、高效的生活环境。开发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实用适用的原则,注意功能设置与整体环境相融合,技术先进与实用可靠相结合,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市场发展,优化方案,优选产品,才能开发出适合国情、功能合理、组合灵活、物美价廉的居住产品,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住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毅、洪元颐,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朱林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赵乱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梁华,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研究 下一篇: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