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30 09:03:41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摘 要】在分析重庆市区域产业集群基础上,探索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在构建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的开展步骤进行研究和实践,为培养面向区域产业急需的工业工程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区域产业集群;工业工程;毕业设计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1203002)以及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02309)资助。

作者简介:侯智(1977-),男,重庆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和人因工程。

1 引言

重庆市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有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微电子产业等,还将打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最终形成“2+10”的区域产业集群。从重庆的产业集群来看,主要由数量较少的龙头企业和数量众多的配套企业组成。龙头企业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汽车产业中的长安、庆铃、红岩,微电子产业中的惠普、宏碁、富士康,摩托车产业中的嘉陵、建设、力帆、宗申、隆鑫,生物医药行业中的太极、药友、华邦等,均是各自行业中的知名企业。配套企业绝大多为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偏弱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技术落后、劳动效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缺陷。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的快速上升,产品出口规模的大幅萎缩,致使产业集群内绝大多数企业利润下滑,竞争压力增大,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因此,为巩固和壮大区域产业集群,实现集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必须加强产业集群的创新与升级,吸纳更多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与创新能力,挖掘企业发展潜力,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让重庆的区域产业集群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是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擅长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工业系统进行评价和创新,包括产品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调整、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成本降低、物流路径优化等诸多内容,全面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因此,工业工程毕业生的专长恰好能够帮助重庆市的区域产业集群解决现阶段的困难。另一方面,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依然存在区域特色不鲜明、应用性与创新性不足的劣势,致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工作。因此,积极与区域产业集群对接,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毕业生,既可以服务区域产业,又能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这是工业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在优化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基础上,对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工业工程毕业设计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2 课程体系结构优化

以“社会需求”作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准则、以“应用能力”作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根据以上确定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从学科大类出发系统地构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方向平台三层结构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

公共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外语基础课程、自然科学(数学、物理)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育和军事课程以及文化素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文化素质、人文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机械工程、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相关的课程,是培养目标中实现“厚基础”的对象、“强能力”的基础。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应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因此,新课程体系提出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多门课程(课程群)的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实践应用能力。

专业方向平台课程以“区域产业应用为导向”,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地方产业的特色,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即“宽口径”。根据重庆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趋势,我们设置了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即“质量管理模块”和“物流工程模块”以及与地方产业相关的课程如“精益生产”、“生产过程分析与诊断”、“现代设备管理”、“工程经济学”等。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个性化的发展需要,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和相应的课程。

3 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区域产业无缝对接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毕业设计从选题到完成整个过程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要求的有机结合,即毕业设计的题目来源于区域产业典型企业的生产实际,毕业设计的过程按照生产的实际要求在企业里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毕生设计的结果接受生产实际的检验,增加与地方产业的紧密程度,实现了专业的区域产业应用、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三位一体。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主要步骤如下:

3.1 寻找合作企业. 由于传统的历史习惯和中国固有的企业文化,企业一般不愿接受非本企业员工参与他们的生产活动,但重庆市区域产业集群的很多企业存在着广泛的利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改造的需求,如果能够利用毕业设计为企业解决一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对学生是很好的实践,同时对企业也是莫大的帮助,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的前景还是很大的。

2011年,利用重庆市号召的“大学生学工”活动,在市经委牵线搭桥下,开始寻找合作企业。考虑到工业工程专业在西方有相当长的历史,外资或合资企业对工业工程是比较认同的,于是就在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寻找合作企业。经过努力,发现还是有不少企业愿意进行这种合作的,最后确定两家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一家是中日合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另外一家是家电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有较为强烈的通过工业工程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的愿望,并且本身设有工业工程部门。

3.2 确定毕业课题. 确定合作企业后,教师着手研究毕业设计的课题,到各个企业调研,研究他们的生产流程,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确定如表1所示的毕业设计课题。根据所确定的课题,安排了12名学生进行尝试。

表1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3.3 过程和结果. 为了获得较好的结果,一方面需要企业的配合和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与企业约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教师负责理论指导,企业工程师负责实际应用。计划主要包括6个阶段: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与学生共同确定设计课题;学生调查了解研究的对象;共同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工作的进行;最终的报告和论文。在计划的执行别要注意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教师经常到现场指导(至少一个星期一次),同时经常与学生和企业的工程师保持联系。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课题很感兴趣,他们不仅与企业的员工一样上班下班,甚至还经常加班。学生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些内容还是他们以前没有涉足的。其结果也是出乎意料,所有的课题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法,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企业希望学生留在他们的企业工作,欢迎工业工程学生以后再去做毕业设计,也可以去企业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

4 结论

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一种值得加以重视的方法,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接轨的一种体现,学生们通过在企业中做毕业设计,学会了如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提高了办学的质量,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另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赵修渝. 重庆市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2009(8):403-405

[2] 李录青. 重庆市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研究. 中国流通经济2009(8):65-67

[3] 杨占锋.重庆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5):63-67

[4] 卢安文.重庆市与沿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8(10):74-76

[5] 陈力.重庆与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的对比研究. 特区经济2008(1):195-196

上一篇:中学生物结课技巧初探 下一篇:传承先贤师德风范 创造和谐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