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三味”

时间:2022-09-30 08:50:2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三味”

一线的教师或是研究者,他们都认识到要将过去那种主要传授数学事实的教学方法,逐步改变为让数学变为可活动的、可操作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些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让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呈现出新的特点。数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着重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生活。但笔者认为,现代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数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的统一,真正让数学课有数学味,真正让学生受益,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有“三味”。

1.巧设情境,轻松“建模”,让学生品味课堂的“生活味”

生活即数学,但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与“数学化”,将成为一线教师的热门话题。让生活走进儿童的数学课堂,赋予课堂浓厚的生活韵味,这是一种值得欣慰的好现象。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将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无效课堂。例如,教师在教《小数的性质》时,创设了一个商场购物的生活情境:某孩子去文具店买橡皮擦,妈妈告诉他要货比三家,于是他跑了三家店,三家店有同样的橡皮擦,价格分别写着:0.35元、0.3元、0.30元。问题是哪家的橡皮擦最便宜?孩子们凭借生活经验,不费劲就区分出最贵的价格是0.35元,但0.30元与0.3元哪个更便宜,有些孩子不明确,课堂讨论由此展开。学生们就在0.3两个数的哪个位置加一个0,可能是表示元、角、分中单位的某一个,由此展开讨论,从而得出0和3之间不能随便加0,进而找出规律。

这样的数学课堂借助生活情景,设计陷阱,引发辩论,将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促使其从简单的好奇转向理性的思考。这样既关注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又重视了现实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教师将“小数点末尾的‘0’究竟有什么实质意义,它对小数点大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中的价格比较问题,又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与质疑,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观察、对比来证明。这样不仅凸显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又使得学生在观念交锋、思维碰撞中形成分析推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的理性精神,领悟到数学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数学味”是针对数学课过于追求热闹的形式、追求学科横向综合、追求生活化等课堂问题而提出来的。“数学味”本应该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但应该高于生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炼并升华为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有特殊的价值和美。它能给学生更多理性的思考,更多方法的熏陶,而不会让我们的课堂一味单薄缺乏深度,一味追求热闹形式而失去探求知识内在联系的方法,出现“水过地皮湿”的结果,什么都没有落到实处。在巧设情境时,切忌过分注意学生生活经验,而忽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2.巧用知识,轻松拓展,让学生体味数学的“美味”

生活中处处有美,数学也有生活中那些简洁、和谐、奇异、习惯的美。萨列凡说过:在数学中,优美的公式就如同但丁《神曲》中的诗句,黎曼几何与普朗克的钢琴合奏曲一样优美。数学的美,奥妙无穷。数学美育的功能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要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创设美的情境,利用优美的课件,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心旷神怡的美妙情境中,这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用优美的数学典故、壮美的数学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充分挖掘数学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如简洁的公式、严密的逻辑思维,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并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就能使数学教学活动同时成为一种审美活动,成为一种情感体验。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动手的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体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便捷,或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创造数学美。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关于数字与字母间存在的美。比如在生活中用简单的字母可以组成无限多的车牌……再通过数青蛙的趣味儿歌的创编,“1只青蛙1 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 )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扑通( )声跳下水……”让学生创造美。

3.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体现数学课堂温暖的“人情味”

(1)让学生学会在操作中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活动是经验的源泉。在数学活动中,适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情境,学生通过内在的思考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内化所学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2)用数学老师特有的气质感染学生,传道解惑。数学老师应改变刻板严肃的形象,用机智、严谨、诙谐的语言,激感,感染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另外,数学课堂面向学生,要关注学生的错误和生成资源,真正做到解惑。

要做到小学数学教学“三味”,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注重学生的操作与体验;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情用教材,保证学生共同进步;三是要合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充分相信和理解学生;四是注意课件不能太花哨,以防影响学生的数学思考。

上一篇:小学低段英语教学游戏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无公害辣椒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