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时间:2022-09-30 08:32:16

论“体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陈诗南(1985-),男,汉族,江苏启东人,助教,陕西科技大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采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的手段,并结合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表明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的重要性。现在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要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真实感情,和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及生活体验。结合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分别从学生生活、活动、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活体验和内心体验。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健康教育;生活体验;内心体验

“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是一个全新观念,也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学的重点。所谓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积极营造体验氛围,更好的让受教者在真实的情景中实现自身教育,从而获得心理愉悦感和行为上的自信,进而提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体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突破

体验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要经历实践、认知和情感升华三个阶段,而且它也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1]由于体验是一个人自身的亲身经历,是自身的感官所直接接触的,再结合上真实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从而形成自身的态度、个性和信仰。目前很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做的都不尽如人意,只是单方面的灌输说教,而不重视学生的自身实践,从而造成学生只懂得理论而缺少实践,这种灌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没有实际的体验,往往都不牢靠,最终只会妨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老师和学生的一对一谈话中,大多都只注重思想观点的交流,却忽略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真实体会。正如此类,在心理教学中忽视体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讲解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无味,毫无感彩,这对学生来说,无法获得深刻的印象,更无法得到感情上的激化,心弦难以拨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当让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应当不断进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以实际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实际当中亲身体验,从而提高心理教学的质量”。[2]

因此,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享受体验与理论的充分融合,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为体验营造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主角,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师们经过自身精心编排,选择恰如其分的环境和氛围,将学生们逐渐引入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同时达到自身感悟、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目的。

一草一木总关情,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能够触动人的内心,增添人的感情,从而让人们对自然产生思考。学生在投入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会在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而活动本身的一些纪律已不再成为约束。在人与自然的结合中,学生们会彼此互相照顾、互相理解、互相激励,于是产生了体验成功与失败,体验真情与幸福的感悟。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心灵清澈、思想积极,能够大大提升培养人才的功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设施,并使其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让每一朵花都会言语,每一块地都会说话,每一处风景都有感情,每一条横幅都有寓意。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就可以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连接起来,让学生们在亲自创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又享受着美好校园环境的熏陶。[3]

2.举办课外活动, 营造真实的生活环境。

教师们应当多组织课外活动,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够更多的认知世界,才能够更多的体验人生。丰富多彩的活动,广阔的实践平台,可以使学生们在真实体验中磨练自己,提升生活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们应当多为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的舞台,并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参与,锻炼学生们探索生活的能力,从而唤醒学生们的心灵体验,让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学生真正的融入教学中去。

在开展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学生们能感受到各式各样的生活情感,并在活动中获得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生活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只是作为“组织者”或“支持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4]

3.从生活出发, 挖掘体验资源。

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好坏与他的日常生活是紧密关联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教学环境息息相关,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切身的体会以后,才能做到自己教育自己,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带来的一切,从而在领悟生活的同时稳定了自身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

因此,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立足于生活,从生活出发,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生活需求,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理解社会各种行为规范,从而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真实、更具教育意义。学生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对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和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就会更加的珍惜自己的生活和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反之,教育者们如果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则会事倍功半,形成教师和学生间的隔阂,也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失去真正的意义。教师们应当更多的利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们的切身生活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和学生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5]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教师们应当更多的挖掘各种生活资源,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机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生活。学生们在切身的生活体验中能够拥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从而提高自我调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质的心理道德素质。(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电信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 [J] .教育研究, 2003, 24 (2) .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 [M] .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3.

[3]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M] .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 1998.

[4] 王小兰.德育在体验中生成 [J] .甘肃高师学报, 2003 (4) .

[5] 卢曼萍.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 2011 (3)

上一篇:小议将儿童文学引入大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重构的几点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