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2-09-30 08:12:59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的优化设计

摘要: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有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摆脱发展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是,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小额信用贷款的顺利实施及其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结合基层实际,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的优化设计问题,以期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资金“瓶颈”制约难题。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户小额信贷;信用合作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052-03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

一、设立小额信用贷款的专门管理机构

(一)建立小额信用贷款专门管理机构

鉴于小额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各级信用合作社管理部门应自上而下设立专门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部门。如省级信用合作社管理机构设立“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处”,市级设立“小额信用贷款管理科”,县级联社设立“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部”。

(二)编制小额信用贷款发展规划

各信用合作社管理部门应对本辖区内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作全盘的规划,根据区域内经济结构、信用合作社资金实力、信用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及农民生产生活状况确定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步骤、工作重点、工作目标,并测算有关业务数字、编制阶段性计划、组织员工培训等。

(三)开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账户

信用合作社管理部门要将小额信用贷款区别于其他贷款形式单独管理,开设小额信用贷款台账,台账内容包括辖区内乡镇数、村数、农户数、各种贷款形态的余额等基础数字,同时还包括联保小组户数及贷款额、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数及增减情况、数字类比情况等。小额信用贷款台账应开发相应软件,按旬逐级上报,以便掌握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变化,监督下级工作,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二、对信用农户工作进行组织建设

(一)宣传发动

宣传发动的目的就是使农民认识信用合作社、了解小额信用贷款工作的实质,体会到小额信用贷款同自身的紧密关系和对自己经济生活的作用,从而提高金融意识、增强信用观念、开阔经营思路。

(二)建立基层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小组和村街农户资格认定小组

基层信用合作社应由主任、信贷副主任和信贷人员成立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小组,组织各村街成立由信用合作社信贷人员、村委会主要干部、信用站会计和社员骨干组成的农户资格认定小组。一是评估申请贷款农户的经济、资信状况;二是评估担保贷款的担保方担保资格;三是评估联保小组成立的可行性;四是做好本村的小额信用贷款宣传工作;五是帮助信用合作社清收贷款;六是在信用户的评定过程中提出相关意见。

(三)入户调查,填写农户调查表

农户调查表即农户的经济、资信档案,内容包括农户家庭构成、文化程度、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信贷人员协同村农户资格认定小组人员逐户进入农户家中调查,填写调查表,建立农户档案。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户家庭情况的变化,农户档案也应不断更新。

(四)确认信用农户资格

农户资格包括信用户(分级)资格、担保资格、联保资格。信用户资格指评定农户为信用户及确定信用级别,按级别核定其授信额度。评定信用户的标准一是该农户的资信状况要好,无不良贷款记录和其他欠款不还记录;二是农户家庭的人员素质要高,包括日常生活中无违法、违纪现象,诚实守信,人际关系良好,有一定的文化,具有家庭经营的计划;三是农户家庭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农户按以上各项指标的满足程度不同划分信用户等级,从而确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额度上限。担保资格和联保资格也以农户的良好资信和物质基础为标准。以上三种资格的评定是由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小组和村街农户资格认定小组根据对农户的调查情况进行评定和确认,农户资格认定小组主要负责对调查结果真实性的确认,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小组根据其确认结果评定农户资格。

(五)确认信用农户资格后的后续工作

农户资格一经确认,信用合作社还应做好一些后续工作:一是整理农户档案;二是对符合联保资格的农户成员核准其成立联保小组并签订联保协议;三是对评定出的信用户发“信用户”门牌和信用贷款证;四是对单个村的信用户达到核定比例(以80%为宜)的村庄评为信用村,信用村达到核定比例(80%)的乡镇评为信用乡镇。

三、贷款的发放、回收及配套政策设计

(一)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和回收

贷款发放。农户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程序较为简单,农户以符合信用合作社贷款用途标准的内容写出贷款申请,持身份证和复印件、手章及信用贷款证到发证信用合作社后,直接到营业柜台。信用合作社信贷内勤人员按其申请额度(不得超过贷款证标明的授信额度)放贷。首先填写其信用贷款证中有关项目,然后办理贷款合同及借据,贷户填写贷款合同有关内容并签名盖章,合同订立之后,贷户即可从信用合作社取得资金。

贷款回收。信用贷款的回收要体现信用,贷户应主动在合同到期日到信用合作社归还贷款,并按合同要求按期归还贷款利息。信用合作社对信用贷款回收的管理也相对严格,不允许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对信用贷款出现的到期不还情况,信用合作社将立即取消其信用户资格,收回其信用贷款证,并采取必要手段收回贷款。

(二)配套政策方面实现创新

小额信用贷款的初衷是满足中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方便农户贷款。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这个初衷都不能改变,而且是小额信用贷款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但随着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生产资金需求在逐渐减弱,而种养专业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项目的资金需求在不断上升,有的低收入农户经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的扶持,已发展成为种养大户,在安阳就有很多这样的典型事例。安阳市农信社近年来用小额信用贷款扶持的许多农户从养几头猪起,已发展成为养猪大户。目前,由于小额信用贷款单笔贷款限额规定,小额信用贷款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资金需求。农信社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贷款,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依然要求其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这些大户由于受小额信用贷款金额和抵押担保的限制,贷款仍然比较困难。农信社虽然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以解决大额资金需求,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这与农民根深蒂固的小生产意识,合作意识差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农村中又出现了新的贷款难问题。为了适应已发生变化了的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信社应重新界定小额信用贷款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创新信贷方式,适时调整信贷服务政策。

(三)贷款范围、额度、期限、利率创新设计

1.对小额信用贷款范围的设定。目前,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范围仅限于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作者认为,小额信用贷款的范围应适当扩大,具体界定为:居住在农信社的营业区域之内的所有农户,凡符合贷款条件,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农村生活各类消费资金需求,都属于农信社小额信用贷款发放范围。总之,凡是农民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和农信社贷款条件,农信社都可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予以支持,其范围涵盖一、二、三产业,农林牧副渔各行业;其用途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村个体工商业、个体建筑业、运输业贷款,围绕农村生产经营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2.对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设定。根据银监会的资料,目前我国小额信用贷款一般指金额在5000元以下,面向中低收入发放的贷款。实际上,在小额信用贷款执行过程中,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金额标准。目前,农信社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一般在1万元以下,只能满足以小规模种植为主的农户群体和其他农户群体临时小额资金需求,但农民较大金额的贷款需求在不能提供可靠的担保抵押物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解决。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建议对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额度适当提高。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应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额度标准。对以家庭自身劳力为主,从事小规模种养业的农户和外出打工农户授信额度一般应确定在1万元以内;对农村产业大户和民营经济户授信额度应确定在5万元以内。超过授信标准的贷款,应采取联保、抵押质押、担保贷款方式,提供套餐服务。当然,对农村不同客户群体小额信用贷款授信标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因地因户确定不同的授信标准。

3.对小额信用贷款期限的设定。目前,小额信用贷款的期限是按照农业生产的周期确定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这种期限仅适合以粮棉油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对周期长、见效慢、收益相对较高的林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是不适应的。如农民种植黄姜,收获期一般2年左右;种植果树,收获期一般在3年左右,发展经济林期限则更长。因此,为了适应专业大户的资金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期限应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生产周期确定不同的期限。

4.对小额信用贷款利率的设定。确定小额信用贷款最敏感的问题是资金价格问题,也就是小额信用贷款的利率问题。贷款利率过高,会加重农民负担,影响农民利益;贷款利率过低,减少了农信社的利息收入,有可能导致农信社的亏损。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标准,这是关系到农民利益和信用社自身利益的一个大问题。对农信社来说,开展小额信用贷款的运作成本比其他贷款成本要高。存贷利差的缩小,将直接影响农信社内部效益的提高。作者认为,确定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必须考虑资金来源成本、贷款管理成本、农民承受能力和农村资金市场的需求状况。鉴于小额信用贷款资金来源成本和发放管理成本都普遍较高、小额信用贷款在农村又有巨大市场潜力的现实,建议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对小额信用贷款利率采取分步推进的办法进行改革。

第一步,在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初期,为了鼓励农民贷款,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小额信用贷款的作用,建议对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实行优惠政策,对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采取不上浮,或上浮幅度在50%以下。

第二步,农民认识到小额信用贷款的重要性以后,在向农民公开农信社组织资金成本和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

第三步,按照农村市场资金需求状况,将小额信用贷款利率逐步过渡到市场利率。国内外经验表明,小额信用贷款应采用市场利率,即略高于其他一般性贷款利率,才能使运作机构和这项业务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四步,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实际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利差补贴等,因为这种贷款如果执行对农民的优惠利率,必然影响本身实力较为薄弱的农村信用社的赢利能力和损失补偿能力。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是必要的。

5.为小额信用贷款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大力开展征信知识和诚信宣传教育,增强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农民信用意识;继续深入推进信用村镇建设,完善信用村镇的考核验收标准,制定并落实好信用村镇的优惠政策;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和动态管理,加强对小额信用贷款的跟踪管理;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农信社的合法权益,以确保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顺利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机制设计与创新[J].现代金融,2002.

[2]何广文.以金融创新促进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2,(2).

[3]李萍.如何有效发挥小额信用贷款支农作用[J].经济师,2002,(11):212.

[4]李维军,王秀芳,董素玲.小额信用贷款积极作用浅议[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36-38.

[5]刘尔思.探索创新扶贫新思路――谈小额项目对云南扶贫攻坚的意义和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66.

[6]梅光明.小额信用贷款及农信社微观的制度设计[J].浙江金融,2004,(12).

[7]潘秀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小额信用贷款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2004,(12).

[8]熊明伟,柳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面临的新问题及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06,(1).

[9]晏露蓉,梁华琪.基于信用村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探析[J].福建金融,2003,(8).

上一篇: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 下一篇:中国开放式基金赎回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