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现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9-17 08:00:03

有效实现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的几点建议

摘要: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支付模式,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阐述了第三方支付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在第三方支付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网络支付模式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110-02中图分类号:F830.46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与资金结算密切相关的网上支付市场迅速成长,特别是以支付宝、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最为迅速。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商家和有关机构的关注。

一、第三方支付发展概况

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自2000年电子商务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及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便捷性需求日趋强烈,当时的银行业考虑到成本及风险等因素,未与众多中小商户实现连接,而互联网的创业者们被支付的商机吸引,加入进来并成为主流,从而为第三方支付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空间。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中介迅速崛起并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20多家专门从事网上支付中介的公司,较为知名的有首信易支付、支付宝、云网、IPAY、YeePay、快钱网等。

目前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主要处理模式有两种:

模式一:从电子商务企业先链接到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由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链接到合作银行的网上支付网关,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支付。该模式下,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网关的连接。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支付宝、首信易支付、云网等。业务流程图如下:

模式二: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开立账户,如买方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开立的账户内存有足够金额,直接通过该账户内的虚拟资金(图示中虚线表示虚拟资金)完成交易。一些经常性的买家往往会在支付平台开立的账户中预存部分钱款,以方便交易所需。此种模式是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模式基础上派生出的一种新模式。(如支付宝、快钱网、YeePay等)

易观国际①的《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交易额总规模在2008年第一季度已达到454.67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达417.59亿元,第三方手机支付达35.2亿元,第三方电话支付达1.88亿元。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监管缺位使得第三方支付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商家和有关机构的关注。

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主要风险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第八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市场上共有50余家规模不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它们在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风险。

(一)法律风险。目前,法律地位及经营业务范围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是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者面临的最大风险。从本质上说,第三方支付服务属于金融服务中的清算结算业务,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出现大量的沉淀资金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资金储蓄的性质(模式二),以上都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银行专营业务。因此,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者已经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其经营范围也与银行业务趋同,但并没有受到与银行相对应的监管,这已经突破了现有法律,似有“违法经营”之嫌。

(二)运行风险。第三方支付能否茁壮成长,其安全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系统安全和管理安全。系统安全主要因为第三方支付都是在虚拟网络中进行的,网络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管理安全问题则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营商的“内部人”控制和内部人管理的问题。

(三)欺诈风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本身的诚信自律问题,是最不可控的风险。目前有些大的网上支付平台,其资金沉淀量达到数千万元。除支付宝等少数几个支付平台不直接经手和管理来往资金,而是将其存在专用账户外,其他公司大多代行银行职能,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这就可能出现非法占用和挪用资金、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如果出现支付平台侵吞资金问题,那将会严重挫伤消费者对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信任。不久前上海一家小型第三方支付公司“卷款而逃”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怎样对沉淀资金进行界定及沉淀资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由于网络交易的匿名性、隐蔽性,利用支付平台的网络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出现,其造成的危害也令人担忧。第三方支付平台很难辨别资金的真实来源和去向,使得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洗钱、贿赂、诈骗、赌博以及逃税漏税等活动有了可乘之机。

三、实现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的建议

(一)尽快明确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法律身份

针对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情况,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展开立法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出台《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身份,提高其市场准入门槛,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自身建设,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纳入支付体系统一管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提出,第三方支付结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提供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第三方支付公司是金融增值业务服务商,这样的定位符合我国现有国情。同时要抓紧《电子支付指引(第二号)》的制定,关注资金交易中的安全,预防网上洗钱等金融犯罪行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护消费者利益,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

(二)建立统一的支付平台,减少运行风险

建议采用统一业务、技术标准的方法,建立统一支付平台,定位于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支付的跨行支付清算平台,一端与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另一端与所有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系统连接。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电子支付信息,由统一支付平台对支付信息进行清分和轧差处理,轧差结果提交中央银行支付系统进行资金清算(与银联业务处理模式类似)。建立专门的平台服务于网上支付,并实施系统完整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有利于克服现有电子支付的薄弱环节,确保电子支付信息的安全传输,减少运行风险,为电子支付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内部资金监管

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对第三方服务业监管的经验,我国还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美国,第三方支付业务实行的是功能性监管,即将监管的重点放在交易的过程,而不是从事第三方支付的机构。美国采取的是多元化的监管体制,分为联邦层次和州层次两个层面进行监管。各州监管部门可依据本州法律,对第三方支付业务作出自己的定位,且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货币服务企业,需要在美国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络注册,接受联邦和州两级的反洗钱监管,及时汇报可疑交易,记录和保存所有交易。欧盟规定网上第三方支付媒介只能是商业银行货币或电子货币,这就意味着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必须取得银行业执照或电子货币公司的执照才能开展业务。实际上,欧盟对第三方网上支付公司的监管是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监管实现的。目前我国应将监管重点集中在第三方支付服务组织吸收的客户资金管理方面:一是通过法规明确其所有权属于客户,严格区分客户自己的资金和第三方支付公司自身的资金,采取类似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的监管要求,实行银行专户存放和定向流动。二是明确商业银行的代位监管通过立法明确商业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的代位监管义务,即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开立的银行支付结算专户,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相关监管规定,监控该账户的资金流动情况,确保资金的合法使用。

上一篇:从波动率指数看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北京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