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的统一

时间:2022-09-30 07:54:47

谈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的统一

书法艺术的情感内容不需要语言文字来做媒介,仅仅凭借自身的形式(点画结体的造型及其组合关系)就能得到表现,感动自己,并且感动他人。但是,书法又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它的造型元素是汉字,汉字本身都有意义,组合在一起也会产生一定的内容,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书法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结果使一件作品具有了两种内容,一种是书法的,一种是文字的,如果能将这两种内容结合起来,无疑会大大提高书法艺术的表现性。李泽厚先生在《略论书法》中说:“书法的美本是独立的……不过,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却总是趋向综合,小说里有诗词,画面中配诗文,诗情又兼画意。戏曲更是如此,集歌、舞、音乐与文学与一炉,即使手工艺品,也以古董为佳,因为除欣赏其技艺外,还可发思古之幽情。总之,似乎在各种艺术的恰当的彼此重叠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审美愉快,书法何不然?挂在厅室里的条幅一般不会是无意义的汉字的组合,而总是兼有一定的文学的内容或观念的意义。人们不唯观其字,而且赏其文,品其意,而后者交织甚至渗透在前者之中,使这有意味的形式,一方面获得了更确定的观念意义,另一方面又不失其形体结构势能动态的美,两者相得益彰,于是乎玩味流连,乐莫大焉。”这话说得很对。

主张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相一致的理论大概始于唐代,张怀瓘的《文字论》说:“字之与书,理亦归一,因文为用,相须而成。”这已经将书文合一的观点表述得非常明确了。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表现在创作上,经过了一个从自然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孙过庭《书谱》说:“(王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史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创作时,文字内容影响思想感情,影响点画结体的表现,最后影响作品的风格面貌,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连锁反应,典型的作品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坡的《黄州寒食诗帖》等。清代王澍的《虚舟题跋》说:“《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容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以异,应感之理也。”这样的书文合一不是主观追求,属于“应感”。

在创作上有意强调书文合一的始作俑者是明代董其昌,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说:“白香山深于禅理,以无心道人作此有情痴语……余书此歌,用米襄阳楷法兼拔镫意,欲与艳词相称,乃安得大珠小珠落砚池也。”又说:“以米元章笔法,书渊明辞,差为近之。”又说:“以虞伯施《庙堂碑》法书此偈……余早岁习耳根圆通,每书之,几所谓一举一回新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书法风格与文字内容的一致性?但是从实际作品看,董其昌书法在点画结体和章法上变化不大,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的一体化并不明显。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受文本式创作的局限。今天,书法艺术越来越强调图式,传统的体势被扩大为空间造型,传统的笔势被扩大为时间节奏,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领域都扩大了,在这种基础上,书法家可以更加自由,更加充分地来追求和表现书文合一的观念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这首诗清新空灵,我很喜欢,经常书写,前段时间,把不同时期写的这首诗拿出来看,发现一个现象,它们有条幅、中堂、手卷和斗方,幅式各不相同,它们有篆书、行书和草书,字体也备不相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点画偏细,余自偏多,墨色偏淡,属于清新空灵一路,与我平常浑厚豪放的风格大异其趣,这种不约而同的写法促使我去回忆当时的创作过程,感到很有意思。

10多年前,我热衷于形式构成,有的作品强调时间节奏,想尽办法让一根线条从上到下连绵相属,一气呵成。并且通过提按顿挫,轻重快慢,粗细长短和离合断续的变化,追求一种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有的作品强调空间造型,想尽办法增加对比关系的数量,扩大对比关系的反差,通过正侧大小、粗细方圆、疏密虚实和枯湿浓淡的对比,追求一种类似于绘画的空间感。无论强调时间节奏,还是空间造型,写到这首诗时,作品都会写得比较细、比较轻,写得空灵飘逸,这说明前面王澍说的“应感之理”确实存在,文字内容影响创作情绪,影响表现方式,影响风格面貌。这里发表的6尺中堂写于2005年,收录在2008年出版的《书法创作论》中,发表这件作品时,有一段说明:“借鉴聂干因先生戏剧人物画的方法,用纷披的游丝线条写了好几张作品,都不满意,看看6尺整纸上就几根线条,扔掉可惜,就背面再写,因为墨有渗透,笔有重叠,选择了一个相关内容。‘剪不断,理还乱’,写得有些意思,但是乱过头了,形式不美,于是挑了这首王维的诗,恬静闲适,幽眇空灵,受诗意感染,用极细极虚的线条书写,用先前错综交叠的方法处理,字形被消解得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书法内容与文字内容打成一片了。”

当时,我刚开始思考书文合一,一切还是懵懵懂懂的,没有太多想法,只是凭直觉认为这样表现比较好,作品完成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觉得还可以稍微再作一些分析:这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字形重叠,这种写法很特别。一般来说,重叠是前面物体遮蔽后面物体,感觉上会产生前与后的深度空间。但是,书法的字形虽然是实体,而它的构成是线而不是面,线在重叠时不会产生前后遮蔽的效果:是实体却没有遮蔽性,这很奇怪,会产生两种幻觉:或者是透明的,或者是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存在:而无论透明的还是精神的,都恰好表现了这首诗的意境——空灵。

这里发表的斗方写于2009年,当时热衷于书文合一的创作,思考和表现的问题比较多,下面着重来谈谈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

清新空灵的诗意唤起了闲适恬淡的感情,感情被唤起的同时,形式也决定了,那就是松灵。松灵表现在线条上有5个方面:第一,要有些曲动,曲动的线条有松和长的感觉。第二,起笔和收笔尽量处理得简洁一些,避免因过分的逆入回收而造成内敛和紧收的感觉。第三,运笔慢一些,“让线条去散步”,没有目的,无拘无束,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得不止,就会有飘逸和潇散的感觉。第四,线条写得细一些,同样长度的线条,细线会感觉比较长和比较松。第五,线条的走势不要太规范,如果直能中矩,圆能合规,运笔过程被设置了,一落笔就按规定的方向走,精神就比较压抑和拘束,有紧张的感觉。按照这5个方面去写,线条就会有松灵的感觉。

上一篇: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研究 下一篇:企业自营铁路道口铺面选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