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时间:2022-09-30 06:42:02

浅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14-01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点分布区,56个少数民族中有85%以上聚集于该地区。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西部开发的实施在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将会给西部的民族文化产生诸多影响。

1.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剧烈的文化冲击

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大开放,它将打破该地区原有的封闭状态,造成内外文化的互动,使当地本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发生各种变化。相对少数民族自身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种"瞬间"的突变和巨变。

2.文化生态的改变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面临生存危机

"在自然民族中,音乐有各种功能分类,被用于有关人的生死、各种仪式及工作等社会活动之中。特定的音乐,被用于这类活动中。同时,还有这种情况存在:若欠缺某种音乐,某种活动,本身便不能成立……在以西方和日本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中,几乎在一切场合,音乐都与社会活动分离。就连基督教和佛教音乐,也常常与宗教仪式 无关,为非信徒所聆听。"从中可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与社会活动的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现代城市商品音乐的特征突出表现它可以通过声音记录和电子媒介进行独立传播,欣赏音乐完全可以成为人的个体行为,在不参与音乐活动、不亲临音乐表演现场的情况下,听众的音乐需求也能随时得到满足。而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由于长期经济发展滞后,其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接近于自然民族,音乐与社会活动的联系十分紧密,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很大,多具有实用、宗教、交际、娱乐、教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重社会功能,以及"创作"、"表演"、"接受"三种音乐生产 环节"三位一体"的特征,往往音乐的创作者就是音乐的表演者,也是音乐的接受者。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趋近,而其原有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在悄然蜕变。笔者在研究壮族"布偏"支系的音乐--"天乐"的实地调查 中就深有感触:原本的民族服饰已完全汉化;原有的高栏建筑已改为土石结构的居; 原先为男女老少所喜闻乐见的"天乐",如今已很难引起年轻人趣……。显然,当 人的意识因受外界的影响而日益走向开放,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削弱了群体意 识,增强了个体意识时,那种集体性参与音乐的生命力将会因其所依附的传统社会活动 (民俗活动)的逐渐减少乃至消失而逐渐减弱甚至终结。

3."保存"与"发展"是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工作的中心内容

3.1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有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有充分的保留价值。再者,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作为一种历史遗留,即社会发展的"活化石"有相当的研究价值。但在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问题上存在着其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即是为了进行研究而保护呢,还是为了促进民族的发展而保护?为进行研究的保护必然要强调"原汁原味";为促进发展的保护更注重的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对于前者,可称之为静态的保护;对于后者,可称之为动态的保护。 在一些特殊典型的民族地区,静态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总体来说,或在普遍意义上来说,更需要的是动态保护。因为动态保护其目的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应该以保护、继承为手段,以创新发展为目的。

我们所说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动态保护,也就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历史继承性这一问题。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由于这种历史继承性的存在,艺术的发展就有了自己的传统。对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应该保持它的民族文化特征。对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继承,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应该遵循批判继承的原则。批判,不是简单的抛弃和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时应该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有选择,把那些最具魅力、最有价值的音乐加以保留,并发扬光大。

3.2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遭遇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功利思想直接浸染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随着快步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振兴民族经济的同时,人文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力与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艺术也在被同化,而且必将越来越迅速。有学者认为,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增多,共性的东西越来越多,民族差异的东西越来越少,各民族具有鲜明特征的东西会越来越淡薄,民族文化会随着大一统社会的产生而逐步消失。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在自己文化根基上的发展,而且异类文化的碰撞能相互间向对方输送崭新的文化基因,从而增强各自的发展力,虽然形式变化了,但是民族审美标准、民族情趣没有变化,"DNA"的核心没有变。

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把文化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认识到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突出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总跟在别人后面永远都不会有超越。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能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突破自我封闭,拓宽发展空间,借鉴多元化的音乐形式,在内部文化凝聚力和外部文化保护的呼声支持下,各乐种、曲种和音乐形式不但重新焕发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将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体现自身拥有的文化优势。

在西部开发这一发展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吸收这些前车之鉴,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上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些弯路,在文化发展史上少留些遗憾。

上一篇:牛顿迭代法求方程的根实例浅析 下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