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媒体经济新闻探索

时间:2022-09-30 04:15:16

企业媒体经济新闻探索

经济新闻是当今时代媒体传播的热点,经济新闻版面是当今媒体耕耘的热土。就企业媒体而言,经济新闻无疑是首要题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随着各大企业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市场舞台的扩大,各大企业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升势也越来越旺,触角越来越长。翻阅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各大企业报不难看出,经济新闻的数量在急骤增加,栏目在不断翻新,版面在不断扩大,市场报道领域不断拓展,主题不断深入。

但是,应当看到的是,有关企业经济报道的重要活动及方针政策,基本上是被安排在企业报的头版显著位置,而作为“经济版”的二版,好像与此毫不相关,仍然像平日一样,发着一些单纯经济数字、经济活动的一般报道。显然,长此下去,经济版便跟不上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各种矛盾交错的局面。

为改变经济版面貌,我们以打造精品栏目,搭建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平台为突破口,对经济版做了重大改进。

一是准确定位,开辟《车间连线》。一版(要闻版)以总部经济新闻为主,二版(经济版)在密切配合一版、总部经济报道的前提下,选择产业链中重要环节――车间为舞台,连接产品线,连接上下游,形成经济版自己的新闻圈。

二是延伸触角,站在《市场前沿》。像武钢这样的企业,市场前沿遍布国内外,经济版引领企业生产、营销人员走出去,架设产销、经贸大舞台,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是快递信息的同时剖析焦点。在深化经济报道中,既注重企业经济热点问题,又注意理论的研究,研究经济现象背后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经视焦点”剖析中,不拘泥于消息、通讯、调查报告,还有新闻评点、热点跟踪、现场实录、采访手记等各种体裁的报道,探索企业报经济报道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可读性。为此,我们对经济版的稿件提出几点要求,即经济新闻故事化,让读者想看;数字、数据图表化,使读者易懂;化繁为简通俗化,使读者爱读;化静为动连续化,让读者想读。同时,让新闻“动”起来,对某一经济现象的发生演变,进行跟进性报道,让政策、热点、难点解析化,让新闻的人情味更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思考,我们有了一些深刻的感受:

经济版应当有品牌专栏。专栏策划在当今媒体最为热门。一个好的专栏将是一座桥梁,它会架起企业与企业之间、媒体与企业之间、上工序与下工序之间沟通的桥梁。

1 盯住“汽车用钢”办好《车间连线》。

2006年,随着武钢提出要打造硅钢精品基地和汽车板基地的理念,我们将《车间连线》这一栏目从报社搬到了车间,从现场做到了市场,从华中做到了华东,从十里钢城到百里矿山,先后围绕提升汽车板、硅钢实物质量,加强武钢与奇瑞、南汽等重要用户之间的合作,开展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专题活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受到广大基层车间主任和职工的欢迎。

2008年4月,“车间连线”将目光投入硅钢生产,连起了一条新线一硅钢生产线。硅钢生产线是武钢的生命线。在这次会师活动中,来自硅钢生产上下工序的相关车间的车间主任们,就如何“全力打造新一代硅钢生产链”畅所欲言,为武钢新一代硅钢生产链的高速运行,快速发展各献其能。本报总编辑张厚东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是外行,但是,我们可以联络内行,这是媒体的优势,也是当代企业报服务经营的理念;我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我们可以联络大家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媒体的力量,也是《武钢工人报》经济栏目的追求。”

本着经济栏目服务企业服务经营的目的和追求,2009年2月,“车间连线”首次走进百里矿山。来自矿山一线的十大车间主任将“突出、强化、确保”作为抓好矿山安全工作的关键词,结合各具特色的安全工作谈认识与体会,讲经验与做法,话思考与打算,深入浅出地谈各自车间抓安全保安全的“金点子”、“活例子”。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2 立足“市场前沿”盯住“钢材市场”。

《武钢工人报》的市场报道是从开辟《市场动态》栏目起步的。现在,除一版开辟有《市场之声》、《用户之声》等专栏外,二版经济版定期以半版面积刊载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国内行业动态和国际行业动态四大板块的文章和新闻,我们将之命名为“钢材市场”。2007年初,“钢材市场”专栏中重点推出了“市场前沿”栏目。此栏目定位于身处“市场前沿”的武钢销售中心及各分公司。从市场信息的传递到市场走向的探析,从本企业本行业的新闻采集到相关企业相关行业的新闻采集,从企业营销部门的走访到经销商和用户的访问,从企业微观经营到区域中观经济和国家宏观经济大势、经济政策之视角的放大。2008年10月,当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市场前沿”专栏编辑立即前往华东、华南市场,采写了《博弈在华东》、《逆风飞翔在华南》等一批有分量的稿件,理智地分析了严峻的经济形势,讴歌了一批拼搏在销售一线的销售人员,极大地鼓舞了销售一线人员的士气,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2007年3月,《市场前沿》专栏与武钢销售中心密切合作,在广州举行了“武钢产品质量达一流市场前沿推进会”,由此拉开了“质量达一流市场前沿行”活动的大幕。在这个会议上,来自销售中心各分公司营销一线的代表们畅谈了他们在市场前沿的感受和武钢产品销售状况、质量现状以及与同行的优劣比较,并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加大质量攻关力度,向质量一流目标迈进。本报编辑部在总编的策划下,立即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质量达一流市场前沿行”。

这十篇报道在全公司产生较大反响,其中,《市场前沿十大建议》从高起点地修订完善《武钢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组建一支由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质量异议处理队伍,防止“运动员”当“裁判员”等建议人手,条条颇具价值的建议见诸报端,受到集团老总及管理层高度重视,促进了质量达一流的战役在全公司深入进行,武钢为此开展的近十个月的“质量管理年”活动,使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企业报的经济版已不单单是企业政策指导、经济会议报道和职工经济活动中的好人好事的报道,而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报道范围越来越广,特点越来越鲜明。经济报道不应是枯燥干巴的生产“数字显示”,而应当是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只有面对全球市场,扩大新闻视野,转换经济视角,用一次又一次的策划和活动,用一个又一个有特色的专栏,用一篇又一篇有分量的报道,去聚焦企业视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才能不负时代赋与我们企业报人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新闻纠纷的表现与应对 下一篇:民生新闻创新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