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文化革命思想及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2-09-30 03:17:45

列宁文化革命思想及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背景,分析了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认为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提出理论,对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坚持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文化的领导权;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政治建设的关系;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 列宁文化革命;文化现状;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十后我党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足以看出文化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革命”的概念是列宁晚年明确提出来的。列宁文化革命思想贯穿了列宁文化理论发展的整个过程。我国文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从列宁文化革命思想中汲取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背景

列宁文化革命理论与其所探索的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实质性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一体两面的。列宁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俄国文明、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置于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加以考量,充分对比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俄国与相对发达先进的西欧国家的异同,探索出一条符合当时俄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可行之路。

列宁把握了俄罗斯的文明特点,来探索俄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道路。列宁从世界文明史中,特别是与西欧文明发达的国家对比中审视俄国的文明特征,认为俄国属于西方文明类型,其发展基本趋势与西欧社会的发展基本一致,但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上、水平上与西方有着较大的不同和差距,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列宁在对俄国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做了科学的分析和判断。18世纪初发生的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了近代俄国文化“欧化”的历史进程,但这场以“欧化”为特征的社会革命并没有深入到俄国社会的下层,以个人专权为核心的“君主专制”体制没有任何动摇,封建农奴经济仍根深蒂固。即便是在社会上层,西欧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深层次文化精神,并没有在俄罗斯大地上扎根,广大民众的生活依然离西欧式现代文明很遥远。

最后,列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革命形势。经过一个世纪的追赶,俄国开始步入帝国主义国家行列,但是19世纪末,俄国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保留了许多封建关系残余,俄国依旧以沙皇专制制度为基础,国内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社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集团的不断壮大。俄国彼时是所有帝国主义矛盾的交汇点,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在国内迅速得到传播。

二、列宁文化革命的主要内容

列宁的文化革命理论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是文化革命的主体属性问题,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一个是文化革命的社会属性问题,即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前者要促使无产阶级走上文化革命的舞台,积极主动参加文化革命,后者是要革资本主义社会旧文化的命,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1、无产阶级文化构建

列宁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夺取政权,更要获得文化上的领导权,从而为建立无产阶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生命力的阶级基础。列宁制定了无产阶级文化发展战略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准备:第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第二,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艺术,在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无产阶级没有文化的生产和创造的主动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夺取文化建设的主导权;第三,无产阶级文化的建立必须吸收优秀的资产阶级文化。

列宁深知文化革命取得胜利的时间周期比政治经济革命的周期长,无产阶级文化的建立还需要坚实行动作保证,对此列宁提出三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施方案:第一,建立无产阶级文化必须先实现无产阶级文化解放。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是从大规模扫除文盲开始,还特别强调俄国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建立无产阶级文化还必须对无产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世界观、价值观、阶级感情等方面塑造无产阶级文化。无产阶级的文化建立并不仅仅是具备识字,专业等技能就完全可以了,更主要的是要创造出反映自己阶级意志的、世界观的、阶级情感的文化,要塑造出与资产阶级针锋相对的并且高于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第三,使无产阶级既成为文化创造的主体也成为分享文化成果的主体。使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创造者,同时也成为各种文化成果的受益者。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列宁结合俄国文化革命实践和刚刚建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分析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如何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1)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特点。首先,强调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列宁高度分析了马克思理论和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将文化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列宁1923年于《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一文中强调:“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可以看出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胜利,十分有必要率先进行文化革命。

其次,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全面性和复杂性。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包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掌握识字能力和劳动技能、改造和教育知识分子以创作出鼓舞人民斗志的文化作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等方面。文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只是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还可以表现在民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日常交往之中。

再次,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列宁明确指出,政治革命能在几年或几个月内取得胜利,但文化革命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列宁告诫大家,“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我们许多年轻的著作家和共产党员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

最后,文化革命、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列宁对于这一点一直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武装夺取政权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更要对社会主义进行全面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而且经济和政治建设需要首先建立起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队伍。列宁特别重视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在苏联建设初期,文化的创造权和生产权还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列宁根据当时形式,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加强党对新闻出版物的监督;第二,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阵地的作用;第三,用深入生活的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引导文化的正确方向;第四,确立集体主义、爱国、奉献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构建;第五,吸收各民族文化精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三、列宁文化革命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1、我国文化现状的分析

列宁结合俄国社会革命的实践,分析了俄国的文化特点,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社会的主要矛盾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总结,得出文化革命思想这一正确的理论。我们可以从上述方面着手,对我国当前的文化现状进行准确地分析。

(1)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仍处于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但社会主义文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文化实力还很弱,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庸俗、迷信、愚昧、拜金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经济、政治与文化建设互相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已经被广大人民共享。但改革开放先期,主要以经济发展为主,缺失了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甚至会抑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二者都有待完善,包括干部队伍在内的全民法律素质还有待提高,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工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缺陷,文化建设需要相应的法制和社会民主发展水平。

经济高度发展到现今,必将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现代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深层次文化精神,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人民对新鲜事物和思想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远远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文化建设有广泛的人民基础,文化迎来了很好发展的契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重视文化建设,文化发展必将迎头赶上。

(3)当前主要矛盾对文化建设的导向。中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难以满足这一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社会对私人需求的供给难以满足私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对公共需求的供给难以满足对公共需求之间的矛盾。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都包含着文化需求,现今中国存在各类文化,例如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人们无法正确甄别各类文化中哪些方面适于当前我国发展水平、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中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国民对文化的需求,国家需要逐步探索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

2、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结合对列宁文化革命理论的理解和对我国文化现状的分析,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曾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牵涉面相当广泛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定不移地追随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立足于我国文化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批判地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始终把马列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思想。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列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俄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我国社会上不只存在一种意识形态,需要理性对待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建设的作用,任何极左或极右的非主流意识形态都应该被遏制,可以适当地利用那些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特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巩固其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2)坚持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文化的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文化的领导权,强调在夺取政治领导权后,无产阶级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文化领导权进行巩固。当今我国存在着各种意识形态,文化的领导权如果被不怀好意的人掌握,宣传主义的文化,会影响人民的意识、动摇人民的信念。只有文化的领导权紧紧掌握在无产阶级手里,无产阶级才可以拥有文化的创作权和宣传权。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无产阶级的文化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应当始终坚持无产阶级主导文化建设不动摇。

(3)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政治建设的关系。一般说来,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我国当前文化发展已经制约经济发展,应当纠正长期形成的过分强调经济决定文化的认识,确立优先发展文化的观念。

同时,充分利用好当前有利的经济基础来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民对新鲜事物和思想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远远超过改革开放前的水平,文化建设有广泛的人民基础。在信息社会和创意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文化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增进社会共识,塑造良好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经济持续不断的进步。

政治和文化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政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使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法规不断修正主流文化,遏制腐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干预非主流文化的宣传,使文化朝着无产阶级文化的方向发展。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创作的活力,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实现中国文化梦凝聚力量。反过来,无产阶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也会不断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列宁认为,片面的否定历史文化遗产会对现阶段的社会性文化教育、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要善于利用资本主义文化的力量。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全面开发与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善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优良部分为己所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列宁结合当时俄国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创造性的提出了以无产阶级文化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指导下,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并摆正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定能取得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列宁论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6] 辛世俊.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新认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9.

[7] 衣俊卿,胡长栓.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 王颂.列宁文化思想及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4.

【作者简介】

焦丽敏(1990.11-)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微课程在物流系统仿真课外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