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利器”

时间:2022-09-30 01:21:25

让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利器”

[摘 要]学的课堂离不了小组合作。小组合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其宗旨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通过构建“学的课堂”,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实用 精炼 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90

小组合作被视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被普遍推广,在各种场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见到各种形式的小组合作的踪影,这让人不由得深思:每一次小组合作都有必要吗?都有效吗?笔者认为,要让“小组合作”真正成为课堂的“利器”,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远离形式,走向实用合作

小组合作的出发点是为了教学的需要,其宗旨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有些合作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根本没有合作的必要。

【案例1】“升和毫升”教学片段

师:这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玻璃杯,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请各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生:我们认为大的玻璃杯能盛的水多。)为什么?请各小组再讨论一下。

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为了给学生引出“容量”这一概念,在课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次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出示的两只杯子大小差异非常明显,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楚、搞明白,没有必要再共同讨论一个毫无讨论价值的简单问题。这种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要讲究实用,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依据教学环节的需要,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如在探究核心问题时,在学生困惑处,可以开展小组合作,通过集体观察、操作、讨论,组内成员互动交流,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让我们远离形式主义,让小组合作走向实用。

二、忌讳频繁,讲究精炼合作

小组合作有利有弊,其优点是利用小组内成员的集体力量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缺点是有些小组在合作中组织松散,合作效果不够理想,影响教学进程的开展。因此,一堂课中的小组合作次数忌讳过于频繁,合作点应针对教学重、难点,在学生感到困难而个人又无法独立解决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2】“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片断

笔者在本课中只组织了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在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并列出了问题解答的算式后,自主探究笔算方法这一核心内容时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师:在计算272÷34时我们把34看做多少来试商?

生:应该把34看做30来试商。

师:这道题采用四舍法试商,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你们会计算吗?(生:会!)那你们先自己试着算算,如果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小组内成员互相说说,并共同想办法解决。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在计算过程中要进行调商,四舍法试商会出现初商偏大要调小,如何调商这些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已有把除数看做多少来试商的基础,因此没有必要合作讨论,而对于笔算过程中遇到的初商偏大怎么处理就是学习的难点与重点了。因此,在这里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明确而集中的合作讨论中有效解决了问题的核心要点。

三、避免低效,实现高效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历练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动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要注重合作过程中的指导和调控,提高学生合作的主动性和投入度。

【案例3】“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观察例题中的表格,看看表格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有怎样的变化。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2。

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

生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还做了归纳与总结,真棒!被除数和除数发生了变化,那么商是不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呢?请各学习小组先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比较,验证猜想,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再找出一些例子验证你们的发现,看看最终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在学生合作中,教师适时参与到一些小组的探讨活动中,督促与引导他们探究。只有做到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过程短平快,合作效果才会实现高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是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最好路径,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构建“学的课堂”,让“小组合作”成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把利剑!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中国人爱过洋节吗?不,我们只是为自己过节 下一篇:别不服,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