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

时间:2022-08-25 01:53:00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

民生是执政之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日子,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和“三严三实”为契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金色纽带,切实抓好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以扎实工作成效取得民心、赢得群众。

狠抓扶贫攻坚和同步小康驻村,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黄平县现有贫困人口9.79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6.31%,贫困乡镇发生率为64.29%,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围绕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扎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以村为单位、以户为目标”分类施策,做好“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工作,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认真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围绕小康“六项行动计划”的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统一实施、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力量、集中项目、集中资金搞好一批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支撑。只有发展好经济,才能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否则改善民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必须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要求,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黄平实际的发展新路;积极发展实体经济,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使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完善工作机制体制,为密切党群关系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在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利益表达渠道,切实保证困难群众的话语权,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使决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另一方面,要健全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把民生问题列入考核内容,把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通过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使群众对干部的政绩作出评价,并与组织考察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使干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在考核内容方面,把民生问题的改善列入政绩考核范围,并加大社会事业考核的比重,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使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转变干部作风,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有的党员干部由于认识不足,作风不实,加上素质和能力上的缺失,在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中往往达不到群众所盼,甚至还损害群众利益,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强烈意识,切实把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到每一项政策措施中,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上,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的民生难题。同时,要经常到基层一线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真正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者系黄平县委副书记责任编辑/哈文丽)

上一篇:网络资源重污染 下载网站有木马 下一篇:“另类”背后的灵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