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美学与规划管理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9-30 12:50:43

色彩美学与规划管理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城市色彩美学“两性”观点及在城市建设中的色彩规划管理与实践,探讨了域市色彩的硬件与软件在城市特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色彩美学: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1:TU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3-0083-03

1 绪论

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在城市特色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我国对城市色彩这一课题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一状况与我国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以及政府目前要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特别是在当今国际化影响下城市地域特色快速失去的形势之下。更应注重城市色彩这种经济手段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从而构建城市的特色化之路,实现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2 城市色彩美学客观性和主观性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文明日益发展,城市处在人类空前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城市品质和审美提出更高的要求。色彩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种语言,是提升城市形象十分有效手段之一。目前许多城市以色彩美学的标准来作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色彩美学所涵盖的信息量是十分广泛的。通常与当地的气候、地利条件、城市文化、心理学、材料与工艺等因素联系紧密,并且能为城市特色的建设作出建设性贡献。同时也是设计师通过客观存在的环境作出的一种主观意识的表达。

2.1 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是以揭示其本质为中心,认为色彩美学的本源在客体,在于色彩感性物质的属性,或者是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外在因素,如心理学、历史文化、地域性等。同时,它也是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城市自然与人工环境前提下,科学合理运用色彩美学原理为城市色彩设计提供“软件”服务。

例如北美的墨西哥,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日照十分强烈,天空色成为墨西哥主要的环境色彩。这样使整个地区的色调比较单一,人们根据环境客观性,结合色彩美学原理,把建筑物的墙面、门窗设计成鲜艳的色彩,从而丰富了墨西哥的城市色彩环境(图1)。而地中海国家意大利的城市,从西西里岛的切法卢小镇到享誉世界的威尼斯,当时的建设者把当地盛产的天然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以红棕、橙黄为主的丰富细腻的色彩环境(图2),从而形成了意大利城镇各自令人惊叹的景观特色。

因此,城市色彩美学的客观性,一方面是强调色彩的客观属性,另一方面强调以客观存在的场所为基础,并认为色彩之美是一种客观的精神实体。

2.2 城市色彩美学的主观性

由于每座城市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内涵等,在城市色彩选择上通常根据这些不同因素,作出一种科学合理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样,城市作为客体而存在,当与色彩美学发生关联时,则是主体决定的。往往表现为设计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下,利用色彩美学理念指导城市色彩设计,使每座城市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征,并符合一定的美学标准。

城市色彩是不依赖人而存在,但城市色彩的美却依赖于人。一方面城市色彩是人思维意识的一种主观表达,另一方面人是城市色彩的审美主体,城市美与不美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色彩。

当前,人们的审美取向日新月异,对美的要求趋向多样化、品质化。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人们通过对城市色彩的设计来美化城市。例如改造后的长沙太平街,为了再现长沙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风貌和保持其特有历史文化内涵。整个街区运用以白墙、灰瓦、棕桐色的窗、门、柱、栏杆等为主色调(图3),使这条古老而朴素的老街既体现了地域的文化又更具深度和内涵,从而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缓解视觉疲劳、休闲放松、净化心灵的场所。

一切事物总是在运动与矛盾中发展的。在经济利益面前,目前太平街有些小酒吧等功能空间开始运营,它们在外立面上以大胆、醒目的色彩进行装饰设计。(图4)可想而知,当其超过一定的度时,必然破坏整个街区特有的风貌和整体色调。这种主观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关注。

3 城市色彩的规划与管理的实践及其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但对城市色彩的研究起步较晚,并缺乏相应的城市个性化与特色构建的色彩技术规范和理论。随着城市品质的提高,城市色彩的运用逐步在我国部分城市得到重视,意义深远。

3.1 武汉市城市色彩规划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色彩的主体结构,在城市色彩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武汉市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上,根据该市所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时代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点(城市空间节点)、线(城市路径)、面(城市空间界面)的控制城市建筑色彩的基本骨架。(图5)

3.1.1 点

点一大型城市景观节点(即火车站广场、武展广场、光谷广场等),点具有视觉领域中心的特性。因此,该区域的建筑色彩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具有一定的标志性。第二,主色调与辅色调必须协调一致。第三,色彩必须真实反映建筑性格特征。第四,严格控制建筑屋顶、附属物的色彩。

3.1.2 线

线一武汉城市路径特别是城市色彩界面控制带(“两江四岸”地带、金融街等),线具有连续性体验、联系、连接、装饰、抽象的控制等特性。该区内是体现城市总体形象和色彩表现的重要廊道。因此,在该区内我们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建筑色调以坚持“多样统一”的原则。其次,对该区内相对固定设施的色彩进行控制(如栏杆、公交车站、人行天桥、指示牌等)。最后,该区内的铺装色彩应选择反射系数低的材质和低明度色彩。

3.1.3 面

面一建筑围合的空间界面,不同建筑色彩控制区(风貌协调区、整体控制区、开发引导区、总体引导区、景观控制区)。面是线的集合体,它强调局部和整体、整体和整体的关系,该区内的建筑色彩选择上具有复杂性、整体性、特殊性等特征,更强调城市景观界面的宏观协调与微观层面的结合。

武汉市城市建筑色彩运用模式,主体上把握了“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原则,对其他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3.2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

杭州作为我国江南悠久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内涵,为杭州市色彩规划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杭州市自2006年以来,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及理论方法,开始逐步进行城市色彩的实践,形成了如下基本框架。

杭州市城市色彩规划体现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规划管理思想。强调城市主色调以反映杭州特有的文化为背景,突显杭州“浓妆淡抹总

相宜”的城市色彩之美。

4 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在城市特色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色彩的规划与实践是一项复杂系统性的工程。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遵守以下制度与措施。

4.1 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城市色彩设计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色彩的管理制度和法规体系,为城市色彩的发展提供保障。

4.2 研究与完善相应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是对相应的城市提出的城市色彩规划框架,在此框架下对各层次色彩规划导则和设计导则的探讨是初步的,仍有待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一部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编制体系,它是从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认识城市色彩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层次主要包括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一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导则一场所色彩设计一色彩管理与评价。(图8)

4.3 建立相应城市色彩评价体制

城市色彩评价体制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加清醒认识目前城市色彩的状况,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一般主要看城市色彩是否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人的审美取向等相和谐。这样有利促进和保障城市色彩设计的质量。

4.4 制定相应的城市引导和鼓励性措施

城市色彩设计是一项复杂、科学的工程。实践中不能盲目从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引导。同时,我们也不应完全按照套路或强制性措施办事,要菩于灵活运用,更要注重市民的参与及积极采纳市民的建议。

4.5 加强对城市色彩宣传与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完成。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与色彩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环境意识等。

4.6 加强地理环境色彩、地域文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与讨论

由于我国对城市色彩领域起步较晚,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较少。然而,城市色彩涉及到城市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要想使每座城市构建别具一格的、颇具自己特色的城市色彩风貌,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每座城市的文化、地理特性,加强相关城市个性化色彩理论的研究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的城市化之路上营造、构建出各自的城市特色。

5 结语

色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它在城市中的运用日益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根据每座城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尊重当地的地域文脉与历史、文化,使其在城市色彩美学与规划管理的指导之下建设城市发展的特色之路。

上一篇:重建“城市文化资本” 下一篇:以旅游业为主题的城市综合体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