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与比较

时间:2022-09-29 11:54:0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讨论与比较

[摘要]讨论与比较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全面了解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准确把握其运用的方法、原则与要点,充分发挥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实际运用,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能力。

[关键词]讨论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 物理教学 实践运用

讨论与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或相异特征的讨论与比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物理中有大量知识之间具有可比性。讨论与比较教学法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实质上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运用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抓住本质特征、触类旁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上应用,更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一、讨论与比较教学法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统称为教学方法。讨论与比较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有联系而又有差异的知识(认识对象)放在一定条件下按照某一标准分别进行归纳和区别,从而确定其属性、作用、性能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着讨论与比较对象、讨论与比较标准、讨论与比较方法和讨论与比较结果四个要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用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

1.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可使物理一课一授的方式演变为课内外联系,新旧知识贯通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明显增强。

2.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3.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二、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形式

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那么,怎样具体地运用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呢,在课堂上施行的方法与形式有哪些?下面主要介绍四种形式:

1.教师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讨论与比较的各种方法,例如扩增法,给授课内容增加某些课本外的内容,再把它与实际进行讨论与比较,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讲课效果。

2.师生讨论。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对篇章进行讨论及讨论与比较,教师邀请同学发表意见,然后再由教师加以补充及订正。在讨论过程中,准确选择讨论与比较点,要科学地组织用来讨论与比较的材料,选取和组合作讨论与比较的材料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才能突出本质,达到最佳效果。

3.小组讨论。教师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着每组分别对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讨论与比较。讨论后由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作总结和补充。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提高学习效果,要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

4.家庭作业。教师在堂上讲授,并与学生讨论,然后给家课让学生联系。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注重材料的对比性,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中心,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在参与中受教育、启迪,并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知识系统。

三、讨论与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一)引入新概念,化解难点。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概念和新旧知识点之间都有许多类似之处,隐藏着某些规律。在教学中,学习了一些概念和知识点后,对一些知识点可用讨论与比较法引入,使教学难度降低,并把规律揭示出来。如功、功率概念的建立,这两个概念是学生学习功这一章需要重点理解掌握的两个概念,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讨论与比较,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深刻体会这抽象的概念。

(二)深化知识点、巩固应用。在物理复习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点多而零乱,只凭简单的重复记忆,很难对知识有深入地理解,学生在应用时常感到有一定困难,为此,可采用讨论与比较法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时,可通过对两种电路中电流的路径、电流特点、电压特点和电阻特点等加以讨论与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三)抓住区分点,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知识点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但也有许多相反或差异的地方,也可用讨论与比较法理解,着重区分知识间的相异之处,抓住事物个性加以区别,从而分清知识差异。

四、几点体会

本法以学生自学和讨论为主,适应初中生好奇、好胜、喜欢表现自己,但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遇到挫折容易自卑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而是教师及时启发、学生眼看、脑想、手动、耳听、口议,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发挥。能够较好地处理“教”,一与“学”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讨论是本法的中心环节。讨论时必须以教材为本,精心设疑是本法的关键。“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问题的热情,“疑”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

物理学是系统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结构严谨。有的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由于演示实验未看清楚或出现疑问、疏忽,思想开小差或缺课而产生学习上的障碍,造成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困难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小,逐渐变成基础不扎实,跟不上班的“差生”。本法以学生自学和讨论为主,在讨论中各抒己见,互相争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阅读教材,懂了再往下看。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可以反复做几遍,观察清楚。教和学都有针对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防止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有其独到功能之处。

作者简介:于学良(1976-),汉族,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上一篇:推进高中音乐教学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下一篇:浅谈增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