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时间:2022-09-29 11:07:06

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摘 要 本文对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 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 校园文化 作用 地位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文化是现代文化形态非常重要和活跃的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则是现代文化形态形成培育的重要基地和特殊场所,深入探讨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不仅是体育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高校体育文化的性质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人们在教学和科研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是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

2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依托、以校园活动为基本方式、以课外精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既是自发形成的也是自觉创造的,既是受社会生活影响的也是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既是校园中无处不在的也是在高雅与庸俗斗争中不断扩充的,既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既是引导和影响大学生活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既是大学生心灵的自然坦露也是校园生活中自觉的创造,既是受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牵引社会文化潮流不断更新的。

3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同属于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下两种不同文化,它们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的文化体系,共同的价值观,相同的育人理念和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将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种文化相互融合、渗透,形成了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参与为主体,以体育文化活动为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健身价值、育人内涵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辅助方式,使校园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包容性的特点,把握着校园体育文化朝着符合社会主流的方向发展。

4高校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高校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起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所崇尚的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自强不息、自信不止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人文精神。总之,体育对振奋精神、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展示学校形象、提升学校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体育文化不仅具有丰富体育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传播健康方法,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自我和特长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了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弘扬积极向上的高校体育文化熏陶中,在忘我的拼搏中,锻炼了意志品格,陶冶了情操,净化心灵,人格得以升华。这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大文化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大学生完成校园教育以后,就会把校园先进的体育文化带进社会促进社会大文化的发展。

体育文化是现代文化中最活跃、最普遍、最具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类型,而大学校园文化则是体育文化依附的基本活动场所和重要基地之一。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智能、促进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园地,校园体育文化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面的、潜移默化的、丰富多彩的。在全民倡导和重视终身体育健康的社会大形式下,我们应充分认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龙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和谐、快速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2] 杜生一,曹红,张继革.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2).

[3] 赵正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对策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11).

[4] 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

[5] 易剑东.体育文体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57.

上一篇:品牌汽车展的空间界面设计 下一篇:生本教育视域下的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