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29 09:09:08

关于“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在“清洁乡村”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广西将从2015年开始,集中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重点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暑期调查小组(以下简称“调查小组”)对陆川县部分乡镇进行了“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的调查,发现该地区仍有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调查小组提出了转变观念、发展生态产业等路径优化措施,以期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的持续推进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言

继2013年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之后,2014年7月“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全面启动。2015年7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暑期调查小组(以下简称“小组”)赴广西陆川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生态乡村”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共走访包括温泉镇、良田镇、乌石镇在内的5个乡镇,11个村屯,与当地政府及村民座谈6次,个案访谈达100余人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181份,有效率90.5%。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玉林市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是广西通往湛江市、海南省的门户之一,县境内因有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榕江河、低阳河和清湖河六条河流而得名。是玉林融入珠三角经济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阵地,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在此打响第一枪,是广西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县,因温水多而质好,素有“温泉之乡”的美誉。全县总面积1 551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镇、154个行政村,总人口103.55万人。

近年来,该县依托自己丰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在营造绿色宜居环境、建设文明生态乡镇、打造岭南特色客家温泉文化名城方面做着积极探索,是“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探索的典范。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其作为社会实践调查的地点。

三、“美丽广西・生态乡村”专项活动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调查,自“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开展以来,陆川县以“三个典范”(小流域治理典范、产业转型升级典范、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引领,以“四个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为要求,主要开展了“九州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生态乡村示范点”建设、“清洁养殖”、“村屯通畅工程”、“整治”等活动,全面实施了“河长制”、“路长制”、“一元钱”工程、编制乡土教材《保护母亲河》等有力措施,持续创造性的推进了了生态乡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到村民主体意识薄弱、建设资金匮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村屯绿化

据调查,自2014年11月以来,全县新增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其中城区3 000多平方米,镇村11.5万平方米。在“村屯绿化”方面该县分“示范村屯”建设、“一般村屯”建设、“样板村”建设三个方面开展。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全县落实村屯绿化示范点总数为63个,累计种植苗木13 622株,其中绿化大苗10 500株,果树2株,其他3 120株。落实一般村屯数907个,累计种植绿化大苗420株,灌木5 000株。并积极将温泉镇白泥村、乌石镇龙化村、大桥镇三善村、马兰山村屯、滩面镇新旺村、良田镇车田村打造为绿化样板村。

通过走访发现,虽然政府在村屯绿化方面较重视,但由于此项工作涉及扶贫、林业、移民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分别有各自工作的标准,往往造成实施过程与原计划变动较大,并且对于示范村屯的建设林业部门审核设计并无统一标准,这些都会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又由于部分村民主体意识薄弱,认为在房前屋后、庭院植树种花并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对此项工作持漠视态度。

(二)饮水净化

据统计,自“生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陆川县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58处,计划投资6 064.67万元。并以“保护母亲河,造福两广人民”为出发点,采取主干流200米范围内禁止养殖、完善涉水企业工业污染设施建设、“河长制”、编制乡土教材《保护母亲河》等有效措施全面整治九州江(陆川段)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工业污染三大问题,重点保护九州江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但在走访中不难发现,目前此项工作的开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资金匮乏,现有的技术在集中供水上只能做到消毒,并且对于水质重金属超标的检测设备及其缺乏。再加上在挖井、建设水塔等设施中需要征地,村民们在征地补偿款上的要求比计划上报的补偿款差额要大,部分村民不支持,导致工作推进受阻。由于管道等设施建成后没有相关人员管理,导致一些设备受损无人维修,从而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道路硬化

2015年上半年,该县计划硬化道路21.1公里,总投资1 485万元,每村3米宽的道路硬化已完成90%。并积极开展了公路沿线整治大行动,在全县12条公路上安排保洁和管理人员80多人,共清理垃圾杂物1 652吨,拆除违法建筑面积5 984平方米。

但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对村屯级道路建设、检查、监督、指导少,一些道路未按照设计标准建设,部分道路存在路基不够实、铺设混泥土厚度不够、水泥用量不足等问题。并且一些村民认为修路是政府的事,造成部分自然屯的村级公路硬化建设无法发动群众集资投劳。

四、持续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想将此项工作常态化,达到预期目标,村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必须改变,生态文明意识必须提高。生态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在创新活动载体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继续推进“三个一”工程,即编辑出版一本乡土教材《保护母亲河》;每周在课堂上上一节保护母亲河的课;每周唱一次保护母亲河的歌曲,增强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从小学生抓起。第二,抓实“进千村、入万户”系列宣传走访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村屯开展宣传走访活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进一步实施“一元钱”工程,增强村民参与此活动的主人翁意识;按照“三个一”(即每村每月宣传一小时)的要求组织宣传大篷车进村入户进行巡回宣传活动,将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筹措资金,完善机制

进行“生态乡村”建设,资金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保障,但在走访中发现,目前资金匮乏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多方筹措资金,采取争取上级支持一点、财政预算安排一点、整合资金解决一点、社会捐资解决一点、群众投资投劳解决一点的“五个一点”办法筹措资金,完善机制,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干事、有钱做事。另外,要加大基础设施及相关技术的投入力度,整合“三化”资金,合理分配。

(三)强化领导,转变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把活动理念、思路、规划、工程、项目实化细化,切实把生态乡村活动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平台与标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分片包干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则,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全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强联系、周密部署、统筹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整体工作格局,以过硬的作风、务实的精神推动乡村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转变方式,发展生态产业

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应涵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工业园区等多个层面。要适应新常态,积极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将村民荒废或种植水稻收益较低的田地承包给私人,根据当地特色和市场需求,以种植中草药、果树等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将九州江流域的工业、涉水企业,转移到九州江产业转移园区,严格控制工业的污染排放。通过农家乐、红色旅游等方式大力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积极依托当地自然风光、村寨文化,在保持村庄原貌,地方特色基础上,因势利导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

上一篇:新常态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探讨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