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2-09-29 08:23:45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摘 要:伴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进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得到有效的重视。例如,当代的游戏教学方法便是一种体育课堂经常应用的方法,而总结其应用,产生了很多问题。基于此原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合理应用的建议,希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游戏教学;合理应用

现代中学体育课堂中应用游戏教学方法比较多,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此类问题同样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实际应用,因此,现代中体育课堂更需要体现对游戏的合理应用,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存在的问题

1.游戏把握程度问题

游戏教学模式属于现代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的游戏展开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针对中学生而言,游戏教学比较新颖而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更加合理的稳定性,伴随着现代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切实帮助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不断发展。不过很多时候应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由于具体的应用中难以把握教学程度,很多时候会导致学生出现过度玩耍的情况,而忽略了教学。类似这种情况和预期的教学目标完全背驰,并且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会带给学生对应的错觉,让学生感觉体育课便是玩耍的课程,进而在后续的课程中难以真正地将自身的全部注意力投入其中。

2.游戏设置问题

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游戏时,更多需要依靠的便是体育项目游戏,此类游戏的设置通常整体运动量较大,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更需要充分地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很多时候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设置游戏时,忽略了此方面的考虑,很多游戏的设置比较随意,很多游戏项目的安全性根本无法保证,造成安全事故。例如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经常会出现奔跑追赶的游戏,而此类游戏一旦比较仓促的互相追赶,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摔倒问题,进而出现人身安全事故等。游戏设置更需要遵从一种合理性,保障整体的安全性。

3.教师的素质问题

在体育课堂中,一旦应用游戏教学法,则需要教师拥有比较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无论是针对课堂游戏选择而言或者是具体的课堂掌控而言。一旦教师的掌控力较弱,便会导致整个课堂气氛较差,并且很有可能发生比较混乱的秩序。而且体育项目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便是竞技程度较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一些比较激烈的便会产生争执,更需要教师通过良好的掌控力来保证课堂的基本秩序。一旦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较弱,便会导致在此方面的相关能力较弱,很多时候导致其产生了更多的应用问题。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的相关建议

1.良好把握游戏程度

游戏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开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更需要良好把握游戏程度。

例如,在体育课堂中采用折返跑游戏,教师通过将学生有效分组,进而通过不同组别竞赛,在真正的竞赛中,首先应该由教师做好热身带领工作,保证学生处于放松的身体状态中,进而有效地保证后续的教学展开,同时通过折返跑的竞争模式保证学生的整体参与欲望较高,通过此种方法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我运动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此种游戏方法的利用,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

2.合理设置游戏

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采用比较合理的游戏设置,整体设置不可盲目,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有效地结合课堂内容选择游戏,也就是说游戏必须建立在课堂内容之上。实际工作中,不能因为单纯的趣味性去选择游戏,也不能忽略游戏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课堂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的目的便是通过课堂合理的设置,帮助学生做好对应的身体锻炼工作,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体魄和心智去面对事物,因此,对于此种要求而言,合理地设置游戏更加需要学生做好对应的游戏设置工作。

3.保证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具体的效果。总结现代教师存在的各类问题,发现由于个人素质存在问题很多,导致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因此,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内容。通常情况下而言,教师素质的保证不仅仅需要在选拔中做好选拔工作,更是需要不断地培养。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很多学校更应该做好对应的培训工作,保证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够不断提升,进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的合理应用对我国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教师合理应用,保证其整体效果。笔者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开展了相关分析,希望帮助中学体育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秀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的合理运用探析[J].俪人:教师,2015(9):199.

[2]张彦林.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76-77.

上一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途径与策略 下一篇:巧用抛锚式教学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