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岗位职工素质现状分析及提高职工素质的措施

时间:2022-09-29 07:42:13

行车岗位职工素质现状分析及提高职工素质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职工素质至关重要,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与文化素质矛盾日益凸显,铁路高素质职工培训机制亟待健全完善,本文通过对当前职工文化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并就提高职工培训质量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工 班组 文化素质 培训

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技术设备的更新,管理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广大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在企业发展和劳动者自身劳动权益实现方面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于行车岗位职工都是生产工作一线的中坚力量,提高这部分人的自身素质,仅靠时间很短的集中学习培训是不够的,而脱产培训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发挥班组阵地作用,组织职工在岗位上开展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学习培训,使一线职工能够边生产、边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是当前职工培训能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对全段4174名在岗工人进行了素质分析,并对机车乘务员、整备、检修等基层班组随机抽查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当前班组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状况及学习心态等方面做了了解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通过对当前全段4174名职工文化素质状况以及对4个班组100名职工的调查分析,当前职工文化素质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年龄结构趋大龄化。

目前,全段4174名在岗职工中,各年龄组占被所有职工的比重分别为:年龄在30岁以下青年职工占18%;年龄在31至45岁之间的中年职工占37%;46岁以上职工占45%,职工平均年龄为42.1岁,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呈向老龄化趋势发展,他们学历低、业务素质较差,但具有较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对各自岗位作业有着习惯干法。

2、文化素质结构较低。

在4174名职工中,虽然具有高中、中专、技校以上文化水平的职工占60%,但中专和大专大部分为函授且有相当水分,多数为转业军人和接班人员,职工文化素质较低,使其在生产工作中学习掌握高新技术形成了障碍。

3、技术结构不均衡。

通过此次职工素质分析,职工技术等级结构不均衡,且相对集中。在4174名职工中,初级工及以下1215人,占29.1%;中级工1429人,占34.2%;高级工1231人,占29.5%;技师、高级技师共299人,仅占7.2%。由此可见,技师比例过低很令人担忧。

二、当前班组学习培训的基本状况,班组开展职工学习培训缺乏动力,流于形式。除机车乘务员每天进行有组织的日常学习,其他班组如检修、整备只是通过交接班的时间说上几句。然而,通过调查问卷的60名乘务员中有50人说“学习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显然广大职工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在调查的100人中有98人认为“技术表演赛”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乘务员反映,随着分配、考核制度的逐步实施,我们想提高技术业务素质,但我们除了出乘和在外寓待乘,在家休息的时间太少了,且“上有老,下有小”加上家里的事情,精力跟不上(通勤职工更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乘务制度和乘务人员编制的配备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培训方法有待调整;岗位竞争机制不完善,使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调查中,有78名职工对参加学习培训有要求,占被调查职工总数的78%,但他们认为现在的培训多半是走形式,如“各类攻关”培训活动。从根本上,改变职工为完成“任务”而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有些方面有待于改进和加强。

当前班组开展学习培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虽然领导对职工培训重视,但安全行车指标是“硬任务”,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基本只停留在喊口号上,自然不自然地形成了重生产、轻培训的局面,因此,培训工作不能扎扎实实地落到班组。

二、虽然我们在不断调整培训形式和内容,但仍与现场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一些职工反映虽然抓了培训,但却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指标图形式、走过场,培训的内容不能紧紧扣在生产岗位上,缺乏实效性,尤其是各类“攻关培训”活动。

三、培训机制有待完善,培训效果有待提高。调查中有60%的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是随大流,有10%的职工不参加。除一些客观因素,如年龄偏大、家务较重等,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培训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对此,我觉得应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把培训的重点定在班组,落到人头。

在组织职工培训的同时,应根据行车工作的特点和培训规划,把培训任务同生产任务一起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组,量化指标,责任到人,充分发挥班组作用,使学习培训真正贯穿于不同岗位、不同班次的每一个职工的日常生产工作中。

二、建立和完善教育运行机制,以适应大多数职工利益需求。

培训工作机制属于基础性建设,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急需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应从生产实际出发,建立适于不同文化层次和技术业务水平职工的相应奖励政策,使大多数职工通过努力学习,提高技能都能有所收益,确保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育人、用人相结合,使职工自觉自愿地参加到学习培训中来。

三、创新培训手段,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针对职工间的文化基础业务素质差异,我们立足实际应用,改变以往作业指导书学习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状况,请车间的技术骨干将作业指导书进行现场形体演示,制作成为视频化的作业指导书课件公布到网上由车间组织进行学习。之后,在各车间大力推行多媒体教学手段,收集段内外各种多媒体课件,及时公布在网上,丰富车间培训资源。同时可以鼓励各车间和个人开展课件制作,丰富课件种类,让职工提高学习兴趣。

四、全面开展远程网络培训

建立网络培训是大方向,2011年在路局支持下,建立了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实现了全段各个车间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上课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在全段大力推行网络在线考试,建立以段教育科为主干,覆盖所有车间的在线考试网络,教师和职工能够面对面答疑互动,让职工更方便的学习,考试,提高培训质量。

上一篇:浅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千年秦颂,今昔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