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29 07:33:2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摘 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生所迫切需要和缺乏的,而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课堂必须实现从传统的“继承性”教学向创造性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 创造性;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92-01

一、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潜能”的创造性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创造性是少数“精英”和优秀学生才具有的能力,大多数人都是平庸而无创造力的。这种狭隘的创造性教学观往往造成教师对少数优秀生的偏爱,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忽视甚至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应树立一种“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潜能”的观念,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学习向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的创造性学习转变,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此,在教学方法上,我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和态度进行学习,肯定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观点和独特见解的精神。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要着眼于培养语言能力,开发创新潜能。这就必须从教学方式的改革入手。

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实践中注意了如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石,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里生动形象地肯定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2.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行为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大多表现为独立性强,想象力丰富,思维灵活,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与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上,敢于向一切人、一切事物和一切权威挑战,充分尊重他们的独创性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品质和行为特征包括以下内容:①好奇心。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从小就有“不耻下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和胆量。好奇心被称之为创新的动力。②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新问题和复杂问题。具有创造性的人,往往表现出自信、执着、敢于冒险的心理素质。③开放的思维。善于适应变化,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思路。④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认为,在人的创造性中,智力只占其中的10%,而想象力却占其中的80%以上。⑤顽强的意志品质。一个创造性强的人,往往具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毅力,百折不挠的勇气,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灰心。

例如,在讲到绿色万里长城时,我创设了两个问题:①What is the Great Wall? ②Why do we build the Great green Wall?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展示自己的独创见解。尤其是近几年来频繁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同学们通过收看电视了解我国西部大片土地沙化严重并有向东部扩延的趋势,以及我国植被遭受破坏的现状,颇有感触,纷纷畅言。有的说:The Great Green Wall can stop the wind from blowing the earth away. 有的说:The Great Green Wall can stop the sand from moving towards the rich farmland. 有的说:The Great Green Wall makes the earth very beautiful. 还有的说:Trees can keep the air clean. 学生经过思考,大胆进行语言尝试,把课文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通过这种方法,拓宽了学生的创新思路,激起了学生的自由联想、想象,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问题的情景中,引发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敢想敢说、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创造性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途径以应用为动力、目的和核心,运用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标准。

参考文献:

[1] 叶澜.跨世纪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教材研究,1998,2.

[2] 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3,10(1).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1).

[6] Dennis Littky with samautha Grabelle (2004), 《THE BIG PICTURE: Education Is Everyone’s Business》,ASCD products.

[7] 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1).

[8] 周军.教学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1).

[9]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

[10] James H.STRONGE(2002) ,《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s》,ASCD products.

[11] 席玉虎主编.当代英语教学实用模式与技巧[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

[12] 马寅初,黄金岩.实用英语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13]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 吴效锋.新课程怎么教[M].沈阳出版社,2004.

上一篇:欧洲议会通过关于欧洲单一专利的条例草案 下一篇:十一黄金周后再看天水旅游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