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乳业的影响

时间:2022-09-29 07:25:29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乳业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乳业现状和澳大利亚乳业竞争力的分析,结合中澳自贸协定的中方关税减让承诺,总结出协定生效后对中国乳业的影响。

【关键词】中澳自贸协定;中国乳业进口

一、分析中澳自贸协定对我国乳业影响的意义

2015年我国乳业市场低迷,由于生鲜乳价格低于成本价格,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倒奶杀牛的现象,我国乳业正在经历转型期的阵痛。同时,中澳自贸协定于2015年12月20日生效。澳大利亚是个农业大国,其乳业在国际上极具竞争力。随着协定的生效,来自澳大利亚的乳品势必增加,这是否会对我国乳业的窘境雪上加霜。本文将通过我国乳业现状和澳大利亚乳业竞争力的分析,并结合中澳自贸协定的中方关税减让承诺,总结出协定生效后对我国乳业的影响。

二、中国乳业国内产销现状

这些年我国乳业发展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生鲜奶生产国。2015年我国生鲜奶产量3755万吨,增长了0.8%,创历史最高产量。奶牛品种得到很大改善,其中占我国奶牛80%的荷斯坦牛及其改良品种单产达6吨,单产提高0.5吨。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奶牛存栏数1460万头,同比增长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我国乳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养殖环节以中小奶场为主,价格高于国外。

我国奶牛养殖业中,小微型的个体奶牛养殖户(规模不足100头)和中小型的个体奶牛场(规模不足1000头)占多数,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为45%。从2013年开始,小规模养殖场萎缩很大,家庭散养加快退出,规模养殖快速增长,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幅提升。2015年初倒奶杀牛的现象,使得很多小规模养殖退出,但个体养殖户的退出和规模化牧场的发展是国内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国内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国内乳品价格比国际价格更高。

第二,国内消费水平低,增长潜力巨大。

尽管近年来中国乳业发展较快,但和发达国家的乳品消费相比,我国乳业发展仍是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才30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约600万,加上二胎政策的放开,人口经济在发展,因新增人口导致的乳品刚性消费也将增长。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在升级。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深入理解,更多的人将逐渐认可牛奶并喜欢饮奶。预计未来5年,中国液态奶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0%。至2020年,乳品消费市场预计增长1倍。

三、中国乳业进口现状

2008年开始,我国液态奶和奶粉进口增速加快(图1)。2014年液态乳进口增长73.6%,达到32万吨;奶粉进口量同比增长8%,达到93.26万吨。近几年液态乳进口增长势头迅猛,除了2010年增长率在24%左右,其它年份全部超过70%。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乳品进口国。

从液态乳来看,2014年我国共进口32万吨,进口量前5的国家占了总数量的81.1%,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德国,进口量12.57万吨,占39.2%;第二是新西兰,进口量4.52万吨,占14.1%;第三是澳大利亚,进口量4.25万吨,占13.3%;第四是法国,进口量3.85万吨,占12%;第五是韩国,进口量0.77万吨,占2.4%。

从奶粉来看,2014年共进口93.26万吨,进口量前5的国家占了总数量的91.1%,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新西兰,进口量72.85万吨,占78.1%;第二是美国,进口量4.99万吨,占5.3%;第三是澳大利亚,进口量3.33万吨,占3.6%;第四是德国,进口量1.94万吨,占2.1%;第五是法国,进口量1.85万吨,占2.0%。

从图2来可以看出,国内牛奶产量快速增长,但08年开始发展停滞,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但是国内的乳制品产量还是继续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这种现象说明国内原乳行业,一方面受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老百姓对国内的原乳产生信任危机;另一方面08年中国和乳品出口大国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乳品大量进口。08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液态乳0.3533万吨,而奶粉进口达5.0955万吨。

我国乳业进口现状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国内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国内乳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14年原奶的总销量为4535万吨(其中奶粉按1:8 换算成原奶),但国内原奶的产量才3724万吨,其中缺口的811万吨需要通过进口得到满足;二是国内外进口价格的倒挂,即便考虑了关税和增值税的因素,中国主要乳企供应的奶源仍比进口价格高出大约16%左右。

四、澳大利亚乳业竞争力的分析

1980-2014年的34年间,澳大利亚乳品出口额从9.69亿澳元增至32亿澳元,目前澳大利亚牛奶产量在世界所占比重为2%。2014年澳大利亚共出口液态乳16.23万吨,出口中国的占了33%;奶粉26.8万吨,出口中国的占了11%,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乳品出口市场。尽管澳大利亚对中国有着大量的乳品出口,但对于中国巨大的进口市场来说,澳大利亚并不是进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我们不乏发现新西兰,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中国进口乳品排行前五的名单上。表1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简称RCA指数)来分析中国乳品进口前五的国家的乳品RCA指数,该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乳品产业的出口相对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优势。

在液态乳进口的前五个国家中,新西兰、德国和法国的出口竞争力都超过澳大利亚。在奶粉进口的前五个国家中,只有新西兰的RCA指数超过澳大利亚。虽然德国和法国的液态乳在出口竞争力上超过澳大利亚,但是这两国的乳品主要供给对象是欧洲国家,所以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乳品的最大竞争对手是邻国新西兰。

自2000年以来,澳大利亚占全球乳品出口市场的份额已从16%下降到5%,而新西兰的份额则从19%上升到将近30%,澳大利亚牛奶产量从每年110亿升大幅下降至90亿升。

虽然澳大利亚的全球出口竞争力不如新西兰,但通过比较中国从两国进口乳品的价格(表2)发现,在出口到中国市场的乳品价格上,澳大利亚的液态乳具有明显优势,比新西兰的价格低60%左右。而奶粉价格则相差不是很大。

五、中澳自贸协定中关税减让承诺的影响

在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前,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液态乳的海关税率是15%,奶粉的税率是10%。协定签订后,液态乳的进口税率通过10年时间降低为0,而奶粉将通过12年时间降低为0。毫无疑问,关税税率的下降将促进澳大利亚液态乳和奶粉的进口,但是10-12年的时间跨度使得每年的关税下降幅度“微乎其微”。

澳大利亚的液态乳价格在全球属于低位,即使在全部减免15%的关税以后,对我国消费者来说价格上带来的边际效应也不明显。关税减免带来的进口乳品价格下降预期,并没有给行业带来额外的增量改变。近几年中国从澳大利亚的进口乳业快速增长(图3),国内生鲜乳的缺口导致大量国外乳品进口,从2010年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的液态乳每年成倍增长。在澳大利亚,生鲜奶零售价仅为1元/升,但空运到中国以后可以达到8-10元/升。

2008年中国和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后,液态乳和奶粉进口量暴增(图4),液态乳以50%的速度增长,奶粉则以146%年增长率增长了14.3倍。虽然中国对新西兰的进口乳品设置了数量触发水平,对超过该水平的额外进口量征收关税,但即使有关税的情况下,每年从新西兰的进口量数倍于触发水平数量。从新西兰的经验上,我们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作用远远大于关税的影响。一定意义上,中澳自贸协定将促进乳品进口,但关键还是取决于国内乳品的需求量和国内原奶的生产量。如果需求量巨大而国内的原奶产量不能快速增加,那国外的进口量必将迅速增加,尤其是借着中澳自贸协定“东风”的澳大利亚。

六、结束语

中澳自贸协定的生效会带来乳品进口的增长,但关税降低产生的影响有限。澳大利亚由于具备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加上协议生效后对国内资本投资的放宽,将大力推动中国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乳业。伴随中国资本对澳大利亚乳业的大举投资,将倒过来推动澳大利亚的乳品进口到中国市场。

随着国内消费层次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加深,乳品消费量将不断提高。国内的养殖规模并不能完全满足乳品消费需求,借道海外优质资源来满足我国消费需求对企业和百姓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虽然从澳大利亚进口乳品,尤其是液态乳对国内养殖业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可以通过产业扶持,规模化和标准化运作来提升养殖场的竞争力。而对于乳品加工企业来说,在全球化竞争过程中布局海外优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企业更具有成本优势。

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随着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中国乳业必将获得更充分的发展,实现一次华丽的转身。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 下一篇:浅谈焊接中工艺因素对焊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