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中国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9-29 06:05:06

直销:中国准备好了吗?

跨国巨头四处抢滩、积极鼓噪;民族企业却生死逃亡、夹缝突围。中国的直销大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准备。

中国直销立法山雨未来,中国直销市场已暗流汹涌。

所有合法的、非法的,已进入的、未进入的,明修栈道的、暗渡陈仓的,都在倾巢而出。

外资抢滩生死极速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直销市场容量可达5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诱惑,13亿人口的强力支撑,谁不为利益所动?

2004年,安利以170亿元的销售业绩让所有直销企业都望尘莫及,安利在中国直销市场的头把交椅似乎还无人撼动。

然而,安利模式在中国的是非之争,无疑让安利深陷公众危机。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安利开始大张旗鼓地运用广告、赞助、奥运营销、慈善营销、事件营销等一系列手法放大品牌影响。

2004年,雅芳销售额已达80亿元,直逼龙头安利。2005年4月8日,雅芳获准成为中国惟一直销试点企业。在中国直销立法前夜,政府对雅芳如此厚爱,其深刻意义不言自明。

完美算是直销巨头中的大智慧者,它一贯务实低调、稳扎稳打。

正当群雄争霸、战鼓正喧,完美却暗自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路线。2002年将公司总部从马来西亚迁入中国中山,2003年又斥巨资于扬州建厂,2004年取得50亿元的骄人业绩,令混乱浮躁的直销界刮目相看。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多年来完美在中国本着“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商业原则,积极投身中国慈善事业。截至去年年底,完美在中国的各项慈善捐款累计达6800多万元,从而在中国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品牌。

而被业界称为“直销新大颚”的如新似乎姗姗来迟,但它四省一市108家专卖店同时开业的壮举,却让整个直销界都为之震惊,开业仪式上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如新直销商更让世人惊叹它的海外背景。

美国日晖举二亿美元巨资打造的“千店工程”也正在启动,日晖遍及全国各地的16家分公司、1500家加盟专卖店和2500家服务中心将在一年内完成。

... ...

一场瓜分中国市场的狂潮,即将风声水起。

我的地盘谁做主?

“98禁令”后,所有直销企业遭到全面封杀,中国民族直销企业步入严冬。

继而,国家力推直销模式改革,安利、雅芳、完美等10家外资企业获准转型试点,中国民族直销企业则被排除在外!

从此,中国民族直销企业一直游离在灰色地带,飘移在直销的边缘。

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本土直销企业曾经在国家政策的左摇右摆中纷纷逃亡。

天狮远去俄罗斯、福龙投奔东南亚、理科远走日韩、盛仕铭剑走东欧。

幸运的是,中国直销立法渐行渐近,日益明朗。

可随之而来的“外资先行”的立法传言,却让一直被边缘化的民族直销企业再次沉重。

2004年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之后,与会的安利全球副总裁侯力威的“应中国商务部官员的要求,我回国后还要整理一份安利等公司对直销立法的意见书”之言,无疑是对传言的最好印证。侯力威那志得意满的神情至今仍是中国民族直销企业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显然,在自己的地盘上,中国民族企业的话语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捍卫,外资公司“超国民待遇”与内资企业“国民歧视待遇”正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4年9月9日厦门直销立法座谈会将“外资先行”修正为“内外一致、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12字方针,民族直销企业似乎再现光明。

但是,会议同时还确立了“内外一致、资质严格、严谨审批、逐步开放”的原则,市场准入条件将极其苛刻。

据悉,这些硬性指标有:在中国从事直销的企业必须在中国开设工厂,注册资金达1000万美元,且前三年营业总额为5亿元人民币;企业必须交纳2000万至3000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企业必须设立店铺、厂房及只能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等等。

显然,这样的政策门槛对资金雄厚财大气粗的外资企业构不成障碍,而对资金匮乏势力弱小的民族企业却是命中“死穴”。

民族直销企业只能郁闷忧伤、无奈彷徨,而外资直销企业却欢欣鼓舞、摩拳擦掌。2005年5月18日,安利、雅芳、完美等七家外资直销巨头在中国的苏州召开了“苏州会议”,共谋中国直销霸业人称之为中国直销史上的“巴黎和会”。

没有准备的战斗

毋庸讳言,中国民族直销企业头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玻璃天花板”。

素有中国“直销理论教父”之誉的胡远江教授甚至对记者直言不讳:“这些直销法条款完全是为外资量身打造的。”

若按照此直销法草案的规定,中国民族直销企业除了已经转变成为外资身份的天狮以外,恐怕将再无人符合“连续三年的累计销售额达到五亿元”的条件。

也有专家认为,即便有幸逾越苛刻的政策门槛,但如果政府不继续出台后续的能保证内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具体措施,民族企业的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毕竟,内资直销企业已基本失去在本土合法立足的空间,而且在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品牌影响力及门店普及率方面都无法与外资巨头分庭抗礼。

于是,强烈的生存危机催生了一次次无奈而又近乎荒唐的民族企业“突围运动”。

2004年3月,国家高科技健康委市场环境中心一口气颁发给大连富饶、北京中谊、宁波御坊堂、简阳正田四家直销企业以“直销试验基地”的牌子,从而引起轩然大波。

类似的“颁牌事件”还有:国情研究会给天狮集团颁发“国家级直销试验基地”牌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给湖北林枫服饰公司颁发“中国直销研究基地”、给山东永春堂颁发“电子商务研究基地”牌子。

这些事件表达出中国民族直销企业关注自身危亡,通过自为来寻求夹缝中突围的迫切愿望。

显然,我们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那些民族直销企业如同受伤的战士,还未来得及治愈,又要重上战场参加战斗。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后勤保障,他们都不及对方。甚至,他们会因为实力不够,而失去上场拼杀的资格。

我们企业的“经济市场”缺乏准备,我们民众的“心理市场”更是准备不足。无论是面对隐性的威胁,还是面对显性的诱惑,我们的民众都缺少应有的理智与判断。而昔日的非法传销阴魂不散,一些投机暴富食利者还在伺机而动,民族心理一旦失守,社会灾难将会随之而来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的法制仍待完善,政策的摇摆不定增加了社会风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非法传销的疯狂,暴利驱使下的机会主义随时都会死灰复燃。

我们翘盼直销法的出台,但是,仅靠一部直销法仍将力不从心。

上一篇:中国直销乱局 下一篇:中国的贸易“短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