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人名用字

时间:2022-09-29 05:09:00

浅谈《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人名用字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下简称《现汉6》)中的人名用字作了考察,认为《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有一定的标准,可分为三类。通过对其标准的分析,指出了《现汉6》在处理人名用字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人名;问题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1-02

美国字典一般情况下会收录人名,而英国字典不会收录。相比之下,美国字典比英国字典更加百科化。那么,中国字典中会不会收录人名呢?如果有的话,那都收录了哪些人名?以什么样的标准收录人名?本文以《现汉6》为参考词典,讨论以上问题。

一、《现汉6》中有无收录人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历史悠久。汉字是象形文字,它作为劳动人民生产劳动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一般情况下,姓名将伴随人们的一生,人们常常在许多场合谈论和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名字,甚至有人把名字和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说法虽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取名字。

《现汉》是中国首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型词典,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辞书编纂出版的典范之作。作为一本综合类词典,就其广度而言,应该尽可能多地收录某一范围内的条目。人名“不只是区别人与人的符号,同时又是文化的镜像和观念的折射”。“人名是通过汉字这一载体而流传的,而汉字又是语文辞书传统的重要单位,语文辞书中不可避免要处理人名用字”。《现汉6》是目前在我国使用最广泛的语文辞书之一,不可例外地要收录人名。

人名用字是现代汉语字词典收录的重要对象。在我国,学者对词典人名用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上。魏胜元认为新版《新华字典》中的人名用字绝大多数都不适合作为当代人名用字。杨彦宝、安利敏通过比较《现汉5》和《当代汉语词典》,认为《当代汉语词典》在姓氏人名用字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是对姓氏词的释义的术语,似乎有不协调之嫌。人名用字主要是编纂思想上对字义的共时和历时平面的把握不同。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人名用字的具体分析上,并未对某本字典的人名用字进行分类整理(前人一般是对姓氏用字分类)。

二、《现汉6》收录了哪些人名

刘中富曾提出:“适度性、必要性和协调性是中型语文词典收释专名词语时要认真对待的最基本的规范原则。”经过系统调查,我们发现《现汉6》共收录了126个人名用字,可分为3类:

(一)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

从上表可知,《现汉6》中,注释“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有43个。其中,24个汉字举了历史人物作证。所举例证中,大多都表明了历史人物的身份、年代或其做出的贡献、影响等。而且这类汉字多是罕见、有意义的。如:

妲dá用于人名,妲己,商纣王的妃子。

颉jié用于人名。仓颉,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相传他创造了汉字。

刘叔新认为:“大体上说,古今中外的伟人、杰出人物、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或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姓名(包括汉姓和非汉族人士的汉译名)可以成为现代汉语词汇的成员。”这也就不难理解例证中要选用具有特殊意义的人名。

19个汉字没有举具体的人名做例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常见的汉字,没有特殊含义。如:娜nà 1.用于人名。2.(Nà)名姓。

(2)日本人造的汉字,常见于日本人的姓名。如:tián日本汉字,旱地。多用于日本人姓名。

(3)汉字后有释义,并括注多用于人名。这类汉字的释义结构呈现统一的特点:汉字+读音+〈书〉+汉字含义+(多用于人名)。如: lǎng〈书〉明朗(多用于人名)。

和注释“用于人名”的单个汉字不同,《现汉6》中收集了13条专指某个人的单个汉字。前者部分义项中出现的人名,只是该汉字的例证。而后者就是指该人本身。这类汉字多是用于古人名。如:喾 kù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二)被泛化的人名

这类人名是指被人们广泛使用,代表某一类型人的人名。人名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指该人本人。但是因为该人某种品质或特点十分突出,他成了某种人的典型,他的名字也就成了这类人的代称。比如:【伯乐】Bólè 名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借指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各级领导要广开视野,当好~,发现和造就更多的人才。

生辉曾指出,人名词语一旦被泛化,会有以下点变化:1.身份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人名所指的对象就会从某个人变为某类人。2.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人名的功能由特指变为类指。3.语义色彩的变化。也就是说某个人名被泛化后,其原指人的特性会凝固于新的意义中,并且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甚至得到进一步的夸张。

这类人名多以例证的形式单列在首个汉字之后,如:“伯乐”单列在“伯”之下;“诸葛亮”单列在汉字“诸”之下。《现汉6》中这类人名的释义是十分详细的,一般都首先介绍人物原型,再说明现多用于指的人物类型。

“词义泛化就是用不变的音形表达更复杂的语义内涵。”人名词的泛化,使得单一词语由特指变为泛指,一方面有效地充实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这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也体现了语言发展经济简约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人名不只可以作为某类人的代称,也可作为某件物品的代称。比如:【杜康】dùkāng 名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用来指酒。

同时,人名也可作为某件事的代称。比如:【回禄】Huílù〈书〉名传说中的火神名,多借指火灾:~之灾 惨遭~。刘纯豹在《英语人名比喻辞典》中提到:“凡是对集体、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不论其贡献大小――其专有的姓名也许会被附着在他的成果上,从而变成了一个普通名词。后人在享用其成果或学习其知识时,会不经意间思念其人,甚或效而仿之。”这里所说的“从而变成了一个普通名词”,笔者认为,即是人名的泛化。这里被泛化的人名不是特指某一类人,也不是指东西或事件,而是指以科学家、发明家或首创者命名的计量单位。生辉认为,这类词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意义泛化的人名词语(这一类型的人名词语多是已泛化用作×× 单位的量词)”。在《现汉6》中,收录的为数不多的以人名命名的计量单位都是汉译的英语人名,如安培、贝尔、瓦特等。

(三)神话宗教人名

《现汉6》出现的神话宗教的人名有24个,占到总数的19%,相对来说,数量是较大的。其中大部分是人们所熟知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的神灵名字。如:阿弥陀佛,玉皇大帝,耶稣。神话传说人名都来自于中国神话,如:,。

名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烙印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记。原始社会,人的丰富想象赋予在自然万物上。神话传说的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对神的命名中实现了一种对大自然的寄托,也获得了人类对自身的祈福。“人类对神的命名也是对自我命名的抽象,即通过对超人或者想象中的抽象人的命名,来放大自我,寄托愿望。”

“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反过来又会强化文化。”《现汉6》中出现如此多的神话宗教人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宗教神话在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宗教神话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继而影响了人们的语言。《现汉6》中的神话宗教人名之多正是证明了其意义。

三、《现汉6》人名研究发现的若干问题

在对《现汉6》人名用字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能提供充足信息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信息量只有在受众不知悉的情况下才是最大的、最有效的。词典要给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足量的信息只会带给使用者不愉快的使用感受。信息量不足的问题多存在于用于人名的罕见字。《现汉6》只是指出了该字用于人名,未做任何例证和释义。如:shēng用于人名。yáng用于人名。

笔者认为,对于这类不常见的人名用字,字典应该给出恰当的释义和例证,以供使用者查阅。“如果没有家喻户晓的人物,则可列举出某方面有突出贡献,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二)释义结构未统一

人名用字作为字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词典在释义时就相应要有一个标准,能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更好地体现“用户友好”原则。《现汉6》在人名的释义结构的一致性方面有所欠缺。比如:基督教灵神名字有4个:

【夏娃】Xiàwá 名《圣经》故事中人类始祖亚当的妻子。【希伯来 Hawwāh】

【亚当】 Yàdāng 名《圣经》故事中人类的始祖。【希伯来A(-)dhām】

【耶和华】Yēhéhuá 名希伯来人信奉的犹太教中最高的神。基督教《旧约》中用作上帝的同义词。

【希伯来 Yěhōwāh】

【耶稣】Yēsū 名基督教徒所信奉的救世主,即基督。

其中有3个(亚当、耶和华,夏娃)按“名从主人”的原则附注了希伯来文。但“耶稣”这一词并没有附注。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一致性的原则给“耶稣”释义中同样附上其希伯来对应词。

通过对《现汉6》人名用字的考察,笔者认为《现汉6》在人名用字上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注重百科化和实用性,基本上按照以上三类标准给出统一的释义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划分人名类型,可能会有部分重叠现象,但是数量是极少的。所提出的两点问题,可以为词典修订做参考。

――――――――――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杨彦宝,安利敏.《当代汉语词典》姓氏人名说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6).

〔3〕于芳.汉语人名研究述评[J].南平师专学报,2006(3).

〔4〕生辉.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魏胜元.《新华字典》中的人名用字研究[D].华侨大学,2011.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阅读思考”的作用和处理 下一篇:闽台民间谚语探析